姓名 | 袁承志 | 邮箱 | chzhyuan@bjtu.edu.cn | |
性别 | 男 | 职称、职务 | 副教授 | |
指导研究生情况 | 每年招收环艺专业研究生2-3名 | |||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展览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的实践、教学及科学研究。 袁承志可以带的研究生类型有: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艺术设计(环艺方向)专硕; 2、设计学(环艺方向)学硕。 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艺术设计(环艺方向)专硕。 袁承志可以带的研究方向有: 1、展示设计; 2、室内设计; 3、景观设计; 4、建筑设计。 | ||||
承担的课程: 担任过的本科生课程有: 《住宅空间室内设计与室外景观设计》; 《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与室外景观设计》; 《餐饮空间室内外环境设计》; 《专卖店空间室内外环境设计》; 《展览展示空间设计》; 《装饰陈设设计》; 《室内设计原理》; 《环艺专业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环境设计表达》; 《建筑景观室内设计表现技法》; 《环艺专业设计竞赛》;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实习》; 《环艺专业毕业设计》等。
担任过的计算机辅助建筑室内景观设计课程包括: 《CAD施工图设计》; 《Max建模与效果图渲染》; 《SketchUp建模》; 《Photoshop效果图后期处理》等。
担任的研究生课程: 目前担任的研究生课程有:《设计学前沿专题研究》; 《工程伦理》。 曾经担任的研究生课程有:《 前沿数字技术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专题研究》; 《多媒体设计研究》。 | ||||
教育经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方向的研究。
| ||||
工作经历 现为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副教授;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特级环境设计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专业会员。 | ||||
研创简介 专著/译著: [1](普利茨克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全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第一作者论文: [1] 袁承志,《社会责任与生命关怀:工程伦理教育的终极意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季刊。 [2]袁承志,《纯真与完善:景观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之辩》,《艺术百家》,2019年第3期。(北大、南大双核心) [3]袁承志,《浪漫与科学:中西园林景观设计核心精神比较》,《华中建筑》,2019年第11期。 [4]袁承志,《没有终结的议题:“工程伦理”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教育观察》,2019年9月刊。 [5] 袁承志,《论设计教育改革的未来》,《山西建筑》,2018年9月刊。 [6] Chengzhi Yuan, Zhong Yi,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lgorithmic Modelling in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Vols.174-177(2012). (EI检索) [7] Chengzhi Yuan, Zhong Yi,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Parametric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Vols.174-177(2012). (EI检索) [8]袁承志、易中,《论MVRDV的紧缩城市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师》, 2012年第3期。 [9]袁承志、易中,《论非线性建筑设计》,《华中建筑》,2012年第8期。 [10]袁承志、易中,《论参数化建筑空间造型设计艺术》,《华中建筑》, 2012年第3期。 [11]袁承志、易中,《论算法建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年第10期。 [12]袁承志、易中,《论格雷戈-林恩建筑设计形态》,《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年第11期。 [13]袁承志、易中,《论蓝天组建筑设计的激情风格》,《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年第12期。 [14]袁承志、易中,《论对建筑师进行参数化空间造型设计艺术的培养》,《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9月。 [15]袁承志、易中,《论对建筑师进行非线性空间设计思维的培养》,《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集》,2012年。 [16]袁承志,《新经济时代中国高等设计教育改革的前瞻性思考》,《装饰》,2004年第1期。 [17]袁承志,《论通识教育理念下中国高等美术学院如何弱化专业、突出课程》,《美苑》,2004年第3期。 第二作者论文: [1]Zhong Yi, Chengzhi Yuan, Mathematical analysis on helicoids architectural form,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Volume:790(2013).(EI检索) [2]Zhong Yi, Chengzhi Yuan, Random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Vols.174-177(2012). (EI检索) [3]易中、袁承志,《建筑施工方案选择的随机性》,《建筑技术开发》,2013年第3期。 [4]易中、袁承志,《直纹面建筑》,《建筑技术开发》,2013年第2期。 [5]易中、袁承志,《小区规划中的建筑优化布局探讨》,《建筑技术开发》,2013年第1期。 [6]易中、袁承志,《基于群论的建筑立面图形设计》,《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年第6期。 [7]易中、袁承志,《建筑施工组织中的随机因素》,《建筑技术开发》,2012年第4期。 [8]易中、袁承志,《建筑立面饰面砖的对称性拼图设计》,《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年第4期。 [9]易中、袁承志,《基于用分析的建筑节能研究》,《建筑技术开发》,2012年第3期。 [10]易中、袁承志,《建筑立面的装饰性分形图案设计》,《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年第1期。 [11]易中、袁承志,《艺术设计作品模糊综合评判中的Ridit分析--以学生平面设计作业为例》,《华中建筑》,2011年第11期。 [12]易中、袁承志,《建筑技术教学过程的最优控制》,《建筑技术开发》,2011年第10期。 [13]易中、袁承志,《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排队问题》,《建筑技术开发》,2011年第6期。 [14]易中、袁承志,《北京双龙水泥集团住宅施工中的水土保持问题》,《建筑技术开发》,2011年第5期。 [15]易中、袁承志,《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与北京地铁8号线联络线工程建筑施工噪声分析》,《建筑技术开发》,2011年第4期。 [16]易中、袁承志,《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与北京地铁8号线联络线工程建筑施工扬尘分析》,《建筑技术开发》,2011年第3期。 [17]易中、袁承志,《北京地铁14号线的景观特征》,《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年第3期。 [18]易中、袁承志,《北京地铁14号线施工振动分析》,《建筑技术开发》,2011年第2期。 [19]易中、袁承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方案的模糊综合评判--以跃层住宅室内空间学生作业为例》,《华中建筑》,2011年第2期。 [20]易中、袁承志,《北京地铁14号线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建筑技术开发》,2011年第1期。 [21]易中、袁承志,《北京地铁14号线城市景观分析》,《华中建筑》,2010年第9期。 发表作品: [1]袁承志,数字建筑设计作品3幅。《装饰》,2006年第2期。 [2]袁承志,数字建筑设计作品1幅。《美术观察》,2009年第6期。 [3]袁承志,书法作品2幅。《艺术风采: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师生员工书画摄影作品选》,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4]袁承志,建筑手绘作品3幅,数字建筑设计作品8幅。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媒体与设计艺术系教师作品集》,2014年11月。 项目展示 社会服务的设计实践个人作品,图片略。 指导研究生完成的部分毕业设计实践项目如下: [1] 杭州西湖苹果旗舰店展示空间设计,马欣媛。 [2] 天津爆炸事故纪念馆展示空间设计,董安琪。 [3] 北京三里屯苹果体验中心展示空间设计,崔洁。 [4] 北京小汤山温泉疗养院康复景观规划设计,张咏梅。 [5] 石家庄站广场景观设计,杜雨婷。 [6] 东城区和平里老年活动中心室内外环境设计,刘梦瑶。 [7] 北京市紫竹院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邵瑞。 [8] 南京浦口火车站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申励耘。 | ||||
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 [1]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会员。 [2]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专业会员;特级环境设计师。 [3]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艺术设计专硕MFA)。 [4]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设计学专硕与学硕)。 | ||||
科研项目 担任建筑与艺术学院综合工作室设计实践导师,主持袁承志环艺工作室,从事展览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实践。
[1] 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毕业设计(创业类)支持计划项目:《数字展陈:展览展示设计工程公司》,主持人。 [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前沿理论与方法研究》,主持人。 [3]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改项目:《数字技术引发的建筑设计思维与表达训练的教学模式变革研究》,主持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建筑参数化生成理论及整体设计方法研究》,参加人。 [5] 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公交站台整体设计研究与示范应用》,参加人。 [6] 《遵义都市圈空间组织与城镇体系规划专题研究》,参加人。 [7] 《北京市昌平区小东流村、后蔺沟村规划前期研究》,参加人。 [8] 主持和参与的设计实践工程项目数十项,具体目录略。
| ||||
获得荣誉 2012年,中国数字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