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魏泽崧 | 邮箱 | 76934311@qq.com | |
性别 | 女 | 职称、职务 | 教授、博导 | |
指导研究生情况 | 自2010年开始招生,年均招生3-4名 | |||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设计及其理论、建筑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城市及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设计 | ||||
承担的课程: 2016-2020年期间共讲授9门本科课程,1门研究生课程,年均学时260;在中国大学MOOC网开课2门共计4轮次,开展SPOC教学2轮次;年均指导毕设学生5人次,学院大创项目总负责人,建设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校内评委专家。 2017-2021年,共主持教改项目3项、参加2项:主持1.《建艺学院学科竞赛分类标准研究》、2.《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优秀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3.《看范例快速学景观的细部设计》 本科课程:
| ||||
教育经历 2010年-2013年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博士后 1998年-2001年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 ||||
工作经历 2010年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 2001年-2009年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 2014年-2015年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建筑与环境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 ||||
研创简介 论文: 1.《城市轨道交通廊道高架桥下空间规划与设计》,2021年第6期(双月刊),北京规划建设, p97-100. 2.《北京回龙观风雅园社区:城市低碳社区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改造实践》,北京规划建设,2018.12,p100-102. 3.《结构、材料与建造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尝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集,2018.4:116-117. 4.《连接新旧城区的交通廊道景观设计》,华中建筑,2018.02,61-65. 5.《北京高开发强度地块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北京规划建设(双月刊):2018.05:91-93. 6.《地上轨道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衔接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3:50-52. 7.《海绵城市建设在北京住区的实践探索》,北京规划建设,2018.2期(双月刊):88-89 8.《基于协同理论的城镇低碳休闲运动型绿道景观设计》,华中建筑,2018.01:62-65. 9.《地上轨道交通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策略与方法》,华中建筑,2018.12:20-23. 10.《国外滨水景观规划对北京市建立滨水海绵的启示》,华中建筑,2017.11:71-75. 11.《情景代入与城市设计—城市策展设计策略漫谈,建筑师,2016.01:71-76. 12.《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泰戈尔循环代谢圈”解析,华中建筑,2016.6:7-11. 13.《建筑尺度视野中的材料设计观,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6年增刊:163-168. 14.《我国古代雨水利用对当代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华中建筑,2016.06:132-136. 15.《城市策展设计策略解析——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台湾海峡区域城市设计”为例,华中建筑,2016.01:102-107. 16.《古代雨水利用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借鉴与启示,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0月第4期:127-135. 17.《城市设计教学中数据库的建立技巧与策略,装饰,2016.01:87-89. 18.《情景代入与城市设计——城市策展设计策略漫谈,建筑师,2016.01:26-28. 19.《建筑中的人像柱起源研究》发表于《装饰》2005年第2期,p043。 20.《当代西方建筑的人体失序》发表于《新建筑》2006年第3期(双月刊),总第106期, p64-67。 21.《人体意向在当代西方建筑中的表现》发表于《装饰》2006年第2期,起止页码:p046。 22.《表达与象征的意义——原始人类居住空间中的人体象征》发表于《建筑师》2006年第5期(双月刊),总第123期,2006年10月。 23.《创造建筑的生命之旅》(第一作者)发表于《世界建筑》2008年第一期,总第211期,,p114-115。 24.《城市人工湿地的生态营造》发表于《建筑学报》2005年第8期,总第443期46-49。 25.《水域空间废弃地块的景观改造与再生》发表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总第96期,第27卷,2006年第4期(季刊),p125-128。 26.《滨水建筑环境的控制与营造》发表于《建筑科学》2007年第9期, p98-101。 27.《密斯与缺失的形体》于2009年10月发表于《建筑师》2009年第5期(双月刊), 28.《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人性化体现》发表于《雕塑》2004年第3期;总第41期; p16-18。 29.《刍议室内透视图与正常视域的关系》发表于《北方美术》2002年第3期,总第38期,p6-p8。 30.《刍议室内透视图与正常视域的关系》(续篇)发表于《北方美术》2005年第4期,总第51期, p59-62。 31.《无声之中蕴有生》发表于《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 32.《柯布西耶的勒氏模数尺解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12),p208-210 33.《建筑的生命之旅》,世界建筑,2008(01),p114-115 34.《密斯与形体缺失》,建筑师,2009(05),p95-99 35.《中国古代建筑构件——门的美学研究》,华中建筑,2011(12),p161-165 36.《解读方塔园,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年7月, p198-200, 37.《从文化生态学范畴看中国历史城市的发展》,华中建筑,2013年2月,p117-120 38.《创新现代中式——万科第五园案例分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年1月, p210-213。 39.《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与探索》,《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论文集2011》(上),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p318-326,ISBN978-5121-0972-8。 40.《从传统文化中探索现代景观设计元素教学研究》,《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讨会论文集》,p12-1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 41.《专题研究性的建筑设计课教改》,《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论文集2011》(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p116-118,ISBN978-7-5121-0971-1 。 42.Coping with COVID-19 by Community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Digital Techonology Based on Big Data,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design and digital technololy,2021.3:363-366.(EI检索). 43.Study on Contact betweenConstruction and Vision in New Digital Methods,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Resour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CERSD2020),2021.2(EI检索). 44.The inspiration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of foreign spong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for Beijing,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ume227.2019.1:1755-1307 45.Study on the Transfer and Connection System Design of Urban Rail Transit,2017.02.Proceedings of the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EP 2018),2018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2018EDEP),2018.08:37-41.(EI检索). 46.Traditional Urban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for Beijing Sponge Urban Construction Reference,2017.02,第2届国际建筑工程与新材料会议(ICAENM 2017),978-1-60595-436-3.(EI检索). 47.Integration Methodology for Smart City Design — Application of CHORA's Urban Gallery in the Case of the SSD-Project,EU.,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 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CITMI 2015),2015.10,978-94-6252-112-4.(EI检索). 48.Wei Ze-Song(#),Wang Xia,Pang Xiao-Long,Strategy of Low Carbon Traffic Planning for Contemporary Living Community,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2013,(5):147-150.(EI检索). 49.Wang Xia,Wei Ze-song,Pang Xiao-long,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unlight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 Service Sciences,2013,5(9):196-203.(EI检索). 50. Zesong Wei(#),Caixia Pan,Case Study of “Tegel Circulation Loop”by Technical University Berlin,Germany,2015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ICCET-2015),120-124,2015.11.28-2015.11.29.(EI检索). 51. Zesong Wei(#),Georg Hubmann,Shichun Sun,Integration Methodology for Smart City Design——Application of CHORA’s Urban Gallery in the Case of the SSD(Smart Sustainable District)-Project,EU.,“Proceedings of the 2015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ITMI 2015),1-5,2015.9.12-2015.9.13.(ISTP检索). 52.Wei Zesong(#),Sun Shicun,Human Body and Intelligent Bionic Architecture Design in Electronic AgeEI收录,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ICAMM 2012),2012.11.24-2012.11.25.(EI检索). 53.Zesong Wei(#),Xia Wang,Xiaolong Pang,The Green Traffic Strategy in Low Carbon Community,2012低碳交通、低碳物流与绿色建筑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and Green Buildings,简称LTLGB),75-80,2012.10.12-2012.10.13.(ISTP检索). 54.Xia Wang,Zesong Wei,Xiaolong Pang,Solar Desig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ity Planning,ISTP收录,低碳交通、低碳物流与绿色建筑国际学术会议(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and Green Buildings,简称LTLGB 2012),349-353,2012.10.12-2012.10.13.(ISTP检索). 55.Sun shicun,Wei Zesong,The Role of Building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Constructing From Evolation,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第三届先进设计与制造工程国际会议(ADME 2013),2013.7.(EI检索). 56.Integration Methodology for Smart City Design — Application of CHORA's Urban Gallery in the Case of the SSD-Project,EU.(EI检索). 二、出版教材、著作等: 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编译著作、教材共7部。编写教材《设计技法理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出版,评为“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的7部著作、教材主要包括: [1]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第一批)国家级规划教材:《美术技法理论——透视、解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ISBN:978-7-04-020513-8,销量55万册。 [2]《建筑设计中的111个学习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 ISBN:978-7-111-25638-0。 [3]《景观设计中的111个学习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ISBN: 978-7-111-39272-9。 [4]《城市公园反思——公共空间与文化差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 ISBN: 978-7-112-14310-8。 [5]《设计中的男女尺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 ISBN978-7-5618-2718-5。 [6]《建筑——宇宙与人类之吻》,百花出版社,2013年,ISBN: 978-7-5306-5710-2。 [7]《智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年,ISBN:978-7-112-23147-8。
三.策展:负责北京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科技展廊设计和施工。 | ||||
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 1.全国高校房地产设计大赛总决赛评委(2020)。 2.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低碳交通、低碳物流与绿色建筑国际学术会议”中,担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组的Chairmen,2012。 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教育》杂志特约编辑,为清华大学教育论文专辑等审稿(2016-今)。 4.由于在景观设计教育及相关领域有突出成果和贡献,由北京大学聘任为“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评委(2013)。 担任北京市委社会工委项目评审专家,完成2014年至今历年来“北京市使用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评审工作”(2014-2016)。 2020年担任全国大学生房地产大赛总决赛评委。 | ||||
科研项目 担任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教授,任第五工作室(环境设计)工作组科研导师本人近年负责或作为主要人员的国家省部级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近30项。科研、论文及指导学生国家、省部级获奖成果20余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城区铁路交通廊道绿地响应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的空间支持体系及评价研究——以北京为例 2.主持国家级高端外专项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日高校建筑环境设计教学实践与交流 3.社会科学横向项目:雄安新区货运应用模式及车辆方案研究 4.教育部规划科研项目,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影响下的城市住区低碳交通规划设计研究,2015/08~2017/08,主持 5.主持社会科学横向项目:上地体大颐清园宜居美丽社区规划设计研究 6.北京市哲社办项目,国内外城市住区雨洪景观利用对北京建设海绵城市的启示,2015.06~2017.06,主持 7.其它部市项目,衡水工业新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2015/05-2015,主持 8.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科研项目,建筑形态中的身体意向研究,2013/01-2016/01,主持 9.中共北京教工委一等奖项目,北京市中心城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现状调查及建议,2016年6月-2016年12月,主持 10.北京交通大学社会科学横向项目,中车微轨交通系统工程化研制工业及景观设计,2017年1月-12月,主持 11.北京交通大学项目,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整合规划和专题研究--综合交通专题研究,2012/01-2013/12,主持 12.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项目,北京豪迅商贸有限公司企业CI形象设计,2011/05-2012/05,主持 13.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项目,天津蓝调国际项目景观工程,2010/11-2012/02,主持 14.北京交通大学产学研基地项目,绿色城市规划设计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016年1月-今,主持 15.北京交通大学项目:车站融合及接驳换乘方案研究,2016年7月-2017年12月,主持 16.北京交通大学项目:城市地上轨道交通系统共性研究——车站融合及接驳换乘方案、地上轨道与周边环境融合参数优化配置研究2016年7月-2017年12月,主持 (二)作为主要人员参加科研项目主要包括: 17.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公交站台整体设计研究与示范应用,2016年1月-2016年12月 18.教工委拨付青年教师调研项目京津冀铁路通勤现状调查及建议研究,2016/01-2017/12 19.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计划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邻里社区规划设计研究2008/03-2010/03 20.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该项目已通过省级鉴定为“国内领先项目”),基于健康城市理念下的城市住区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研究 21.其它部市项目,慈利县城市总体规划——交通专项研究,2013/10-2015/10 22.其它部市项目,安宁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技术开发,2015年8月-2016年12月 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文化景观的活化及利用——京津两地近代公园的保护规划及开发策略研究,2016年11月-2019年1月 24.北京交通大学项目,安宁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技术开发,2015/08-2016/12 25.北京交通大学项目,基于IETM技术的CRH380BL型动车组检修支持系统开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 26.北京交通大学项目,北京公交站台整体设计项目,2017年2月-2017年6月 27..北京交通大学项目,敦煌市新型城镇化试点行动方案及年度工作报告协议书,2016年5月-2017年12月 28.北京交通大学项目,北京地铁换乘客流实时监控及预警技术与工程,2014/04-2015/01 29.北京交通大学创新科技中心项目,江苏省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交通专项研究,2013/09-2015/09 30.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项目,唐山北站广场交通组织研究和规划设计, 2012/08-2013/01。 31.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项目,安徽繁昌新港镇新农村示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1/06-2012/06 32.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项目,承德-秦皇岛高速公路承德段隧道洞门景观设计研究,2010/09-2011/07 34.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项目,巴林左旗西南组团新农村概念规划,2010/12-2011/05 35.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和建设重点项目: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11年11月-2013年11月 36.校教改项目:基于工作室制度试点的环艺专业本科导师制教学改革研究,撰写教改论文,完成结题等 | ||||
获得荣誉 近年来,个人设计及指导学院学生设计竞赛获奖30余项,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设计竞赛金奖、一等奖等优异成绩,个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多项,主要包括: (1)2021年11月,《壬寅虎年祥云福虎》荣获中国文化旅游局主办的“2022圆明园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二等奖;《圆明园 壬寅虎年纹样设计》荣获“圆明园”专项奖;带队北京交通大学建艺学院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2)2021年11月,《岸——汉中市天汉大剧院周边景观设计》、《韧意 周行不殆》荣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总决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3)2021年6月,荣获“京津冀”高校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展一等奖;《冰雪中的绿洲利用生物聚落修复场地生态》获得“冰雪冬奥主题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4)2020年6月,《泰州健康养生基地》获得“京津冀大学生毕业设计联展”金奖第一名,优秀指导教师,排名1。 (5)2020年12月,《世贸——智能 生态住居园》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6)2019年6月《太阳宫蹦酷体育公园景观设计》获得“京津冀”高校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展暨设计学科创新教学国际研讨会荣获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7)2019年11月,《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海绵校园景观设计研究》荣获“第九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年度优秀景观设计。 (8)2019年12月,《四万伏特》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荣获华北赛区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9)2018年10月,《开拓者联盟》获得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华北赛区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10)2017年12月,《中国铁道科学院文化宫及周边景观改造》获得亚洲设计学年奖铜奖,优秀指导教师 (11)2017年1月,《北京市中心城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现状调查及建议》获得北京市教工委“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项目”一等奖。 (12)2015年11月,指导设计作品《E庄、E景、E生活》、《恬源仁嘉》获得“金茂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一等奖(2项)。本单位主要获奖人员:魏泽崧,获得“金茂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最佳组织奖,授奖单位:中国建筑教育协会。 (13)2015年12月,指导设计作品《Alice in Wonderland”服装专卖店》2015年度iColor“未来之星”青年设计师大赛全国季军1项,本人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主办单位:立邦中国。 (14)2015年12月,指导设计项目《铁路漫步慢生活——黄骅铁路观光体验公园景观设计》、《LOMO私人会所室内空间设计》、《解构生命之源——黄骅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意中人休闲度假村设计》、《山水本色》、《高斯巴雪茄俱乐部设计》获得2015年度iColor“未来之星”青年设计师大赛全国优秀奖6项;本人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15)2015年3月,荣获北京交通大学“2015海峡两岸设计营优秀指导教师奖”。 (16)2015年10月,科研项目《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社区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住区雨水利用的规划设计方法研究》等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认定项目”的科技奖励,鉴定为“国内先进成果。” (17)2013年12月,指导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金御曼城》、《金茂和弈》、《景漫里》3个项目获得:综合设计一等奖3项,本人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主办单位:中国建筑教育协会。 (18)2013年12月,指导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御和亭》项目获得2013方兴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设计,三等奖,本人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19)2013年12月,指导设计作品《侗族装饰设计》、插画:《如鱼得水与沉鱼落雁》等2项获得“腾讯原生良品走进大山的设计作品征集”优秀作品奖。 (20)2011年12月,《哈尔滨学府四道街景观方案设计》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营造2011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景观设计专业组铜奖。 (21)2011年10月,指导北京交通大学08级本科毕业生肖泽建《厦门园博园海洋岛景观规划与设计》,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景观规划设计竞赛”三等奖,本项设计同时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营造2011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学生组优秀奖。 (22)2012年5月,指导5名学生获得中国建筑装饰学会“与敦煌再遇见GBR杯2011墙艺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奖”,本人获得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23)2012年12月,《京茂华庭——新中式风格住宅方案设计》获得“方兴杯第六届北京市高校房地产策划大赛”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等奖和综合设计二等奖。 (24)2012年12月,《禅中阁房地产项目设计》获得“方兴杯第六届北京市高校房地产策划大赛”综合设计二等奖。 (25)2013年11月,在“方兴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中,个人独立指导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金御曼城》、《金茂和弈》、《景漫里》三个设计项目获得综合设计一等奖;同时,《御和亭》项目获得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26)2008年10月,《徽州建筑设计作品》5件,入选第32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在北京世纪坛展出,并在作品集中发表。 (27)2007年10月,“迎接奥运”主题藏书票设计作品3件获得第12届全国藏书票艺术展“优秀藏书票作品”奖(特约佳作外最高奖),于苏州古镇木渎展出,并在《第十二届全国藏书票艺术展作品集》中发表。 (28)设计作品《山西民居——门》,在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UIA大会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奖(唯一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作品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画选》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