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涛

姓名

张威涛

邮箱

wtzh@bjtu.edu.cn

性别

职称、职务

讲师

指导研究生情况

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读研究生1名);留学生研究生导师(在读留学生4名,毕业留学生3名)

主要研究领域

城乡规划与设计,韧性城市与防灾减灾,轨道交通与用地空间协同发展,住区规划与设计

承担的课程:

城乡规划原理Ⅰ;城乡规划原理Ⅱ;城乡规划原理(留学生);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建筑设计Ⅱ


教育经历

2013.09~2020.01 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 城乡规划学 博士

2016.11~2017.11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国家公派联培

2011.09~2014.07 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 硕士

2006.09~201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 学士

工作经历

2020.07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讲师

2020.10~202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兼聘

研创简介

1.Zhang, Weitao; Yun, Yingxia ; Multi-scale accessibility performance of shelters types with diversity layout in coastal port cities: A case study in Nagoya City, Japan,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9, 83(1): 55-64.

2.Zhang, Weitao; Wu, Jiayu; Yun, Yingxia ;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tsunami shelter accessibility to enhance hazard risk adaptive capacity in coastal port cities: a study of Nagoya city, Japan, 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19, 19: 927-940.

3.张威涛.疫情下的城市-风险互构系统的理论构建与空间测评[J].城市规划学刊,2022(01):96-102.

4.张威涛.城市轨道TOD开发影响站域空间韧性的理论框架和规划统筹[J].城市发展研究,2024,31(02):62-70.

5.张威涛,韩林飞.从“韧性”向“复杂适应系统”:城市空间适灾的新“视界”[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11):106-111.

6.张威涛,任利剑,运迎霞.滨海城市竖向避难场所选址可靠性评价与若干问题探讨——以天津滨海新区临港城区为例[J].地理科学,2020,40(11):1899-1908.

7.张威涛,运迎霞.灾害危险叠加分异视角下避难场所的配置和布局——以沿海港口城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9(08):41-50.

8.张威涛,运迎霞.滨海城市风暴潮避难所分布的灾害风险适应性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规划师,2020,36(02):27-33.

9.张威涛,运迎霞.城市修补型沿海强震防灾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以名古屋市强震防灾空间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1(01):93-101.

10.张威涛,徐漫辰.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避难场所与救助设施的协同规划探讨[J].灾害学,2024,39(01):140-145.

11.张威涛.防控背景下城市轨道TOD对传染病传播影响分析[J].南方建筑,2024(04):89-96.

12.张威涛,李娜,运迎霞.滨海城市临港地区避难场所救灾交通区位选择——名古屋港区的启示[J].南方建筑,2020(06):104-110.

13,张威涛,万汉斌,李翔.中国城市避难场所规划历程回顾和新时代展望[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4,39(01):109-114.

14.张威涛,运迎霞.滨海港口城市长期避难场所布局与灾害危险适应问题探讨[J].景观设计,2019(02):32-37.

15.张威涛,运迎霞.港口城市抗震避难场所的疏散可达性优化——基于名古屋港区的规划实证研究与启示[J].城市建筑,2018(29):12-14.

16.张威涛,裴昱.城乡规划学本科教育阶段的建筑设计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C].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会议集,2023.11.


科研项目

1.主持科研和教改项目:

① 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3YJCZH303),2023年10月至2026年06月,交通和用地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轨道站域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机制和风险识别研究,主持。

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M680332),2020年12月至2024年06月,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城市适灾景观勘测模型与规划响应研究,主持。

③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3SRC018),2023年12月至2026年12月,儿童健康导向的北京社区建成环境空间优化模式研究,主持。

④ 北京城市治理研究基地开放课题,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北京市老旧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安置选址安全评价和风险识别,主持。

⑤ 北京交通大学科研专项项目,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城市公交导向开发对重大疫情传播的影响研究,主持。

⑥ 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LX20230153),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建筑设计Ⅱ”课程思政建设,主持。

⑦ 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SQ20240284),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城乡规划原理Ⅱ”课程思政建设,主持。


2.参与科研和教改项目:

①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项目,2022年5月至2025年12月,Consultancy for Summary Reports and Multimedia Dissemination for GEF6 China SCIAP Project。

② 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2024年4月至2024年12月,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适应气候变化的评价方法研究。

③ 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④ 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城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天津多模式公共交通体系与土地利用开发的协同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