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

姓名

张纯

邮箱

zhangc@bjtu.edu.cn

张纯.jpg

性别

职称、职务

教授、副系主任

指导研究生情况

2015年开始招生,年均招生硕士2-3名,博士1

主要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集中在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城市形态与可达性,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1. 城市形态与交通规划

2. 职住空间关系与可达性

3. 社区演变与再生

承担的课程:

开设和曾经开设课程包括:

城市规划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经济学、大数据技术及计算机应用

本科课程:

《城市规划原理Ⅱ》

《地理信息系统(GIS)

《城市经济学》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

《城乡规划专业英语》

《文化地理与舞蹈艺术》


研究生课程

《城市规划新技术与数据分析》

《城市经济学原理》

《未来城市系列前沿讲座》

GIS及城市空间信息分析方法》(英文)

《未来城市国际工作坊》(英文)

《城市规划原理》(英文)

教育经历

2011.7-2013.8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 博士后

2008.9-2011.7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人文地理(区域与城市规划) 博士

2009.9-2010.9 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联合培养博士

2001.9 -2006.7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 区域与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规划 学士

2002.9 -2006.7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双学位)学士

工作经历

2020.12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教授

2015.04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副教授

2013.07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讲师

研创简介

著作:

1. 张纯,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规划——理论、方法与评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2. 张纯, 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4.

3. 张洋, 吕斌, 张纯. 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概念与国际经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论文:

1. Chun Zhang, Shujian Dai, Haishan Xia. Reuse of Abandoned Railways Leads to Urban Regeneration: A Tale from a Rust Track to a Green Corridor in Zhangjiakou[J]. Urban Rail Transit, 2020(prepublish).

2. Zhang Chun, Dong Xiaojing, Tseng Chin-Yin,Li Caige. From Ancient Silk Road to Contemporary Belt and Road: Different Cognition on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Driven Regional Development[J].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20, 29(01):31-39.

3. Zhang C, Xia H, Song Y. Rail Transportation Lead Urban Form Change: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Urban Rail Transit, 2017, 3(01):15-22.

4. Xia H, Shen C, Zhang C, et al. Challeng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Light Rail and Land Use: A Case Study of Yizhuang Line in Beijing. Urban Rail Transit, 2017, 3(01):45-53.

5. Chun Zhang,Bin Lu.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in traditional and redeveloped inner city neighborhood: A tale of two neighborhoods in Beijing[J]. Travel Behaviour and Society, 2016, 5.(SSCI)

6. Chun Zhang, Joyce Man. Examining Job Accessibility of the Urban Poor by Urban Metro and Bus: A Case Study of Beijing[J]. Urban Rail Transit, 2015, 1(4).

7. Zhou Jiangping, Zhang Chun, Chen Xiaojian, Huang Wei, Yu Peng. Has the legacy of Danwei persisted in transformations? the jobs-housing balance and commuting efficiency in Xi’an.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4, 40(10):64-76.(SSCI)

8. Chun Zhang,Yanwei Chai. Un-gated and integrated Work Unit communities in post-socialist urban China: A case study from Beijing[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4, 43.(SSCI)

9. Chun Zhang, Bin Lu and Yan Song. Involving the Community in Inner City Renewal: A Case Study of Nanluogu in Beijing. Journal of Urban Management, 2012, 1(02): 53–71.ESCIScopus

10. Jici Wang, Chun Zhang, Ching-Ning Wang and Ping Chen. Cultural Milieu in Developing Chin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The Case of Nanluoguxiang in Beij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0, 1(01), 10-22.

11. Zan Yang, Chengdong Yi, Wei Zhang & Chun Zhang. Affordability of housing and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services: evaluation of housing programs in Beijing. 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Accepted: 12 June 2013.(SSCI)

12. Yang Zhang, Chun Zhang, William Drake and Robert Olshansky. Planning and Recovery Following the Great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Journal of Planning History, 2014, 20(02):1-20. ESCIScopus

13. 张纯, 代成, 夏海山. 基于数据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理论研究——BIMGIS一体化研究综述[J].都市快轨交通, 2020, 33(04):14-23.(北大核心、CSTPCD)

14. 张纯,程璐瑶.城市再生视角下的铁路工业园区转型经验——美国北卡交通博物馆的案例[J].世界建筑,2020, (07):29-33+125.

15. 张纯, 夏海山,于晓萍.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协同的时空响应研究——以北京为例[J].城市规划, 2020, 44(05):111-117.(北大核心、CSSCICSTPCD)

16. 张纯, 程志华, 于晓萍, 王亚群, 沈忱.乌鲁木齐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对低收入群体就业的影响研究 ,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01): 111-119.(北大核心、CSSCICSTPCD)

17. 张纯, 吴莹, 马程, 王亚群. 乌鲁木齐市的职住空间关系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基于20102014年交通调查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 26(03):24-31.(北大核心、CSSCICSTPCD)

18. 孙媛, 佘高红, 张纯. 数字博物馆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安徽歙县瞻淇村为例[J].新建筑, 2019(03):97-99.CSTPCD

19. 申犁帆, 张纯, 李赫, 王烨, 王子甲. 城市轨道交通通勤与职住平衡状况的关系研究——基于大数据方法的北京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06):791-806.(北大核心、CSSCICSCD

20. 沈忱, 张纯, 夏海山, 程志华. 大都市圈职住空间关系与就业可达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J].国际城市规划, 2019, 34(02):64-69.(北大核心、CSSCI

21. 马程, 王欣宜, 卢源, 张纯.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沿线街道空间的可步行性研究——以北京市四道口路和交大东路为例[J]. 城市建筑, 2018(30):43-48.

22. 申犁帆, 王烨, 张纯, 姜冬睿, 李赫. 轨道站点合理步行可达范围建成环境与轨道通勤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J].地理学报, 2018, 73(12):2423-2439.(北大核心、CSSCICSTPCDEI)

23. 申犁帆,张纯,李赫,王烨.大城市通勤方式职住失衡的相互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09):1277-1290.(北大核心、CSSCICSCD

24. 申犁帆,张纯.共享单车接驳与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北京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建筑教育, 2018(01):114-125.

25. 董晓靖,张纯,崔璐辰.创意文化背景下的传统工业园区转型与再生研究——以美国北卡烟草园和北京798园区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 2018(01):123-127.

26. 郑颖尔, 杨宇, 黄骞, 张纯. 倾斜摄影技术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C]. 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北京博物馆学会.2018年(第五届)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北京博物馆学会:北京数字科普协会, 2018:242-251.

27. 王森, 肖渝, 黄群英, 张纯. 基于社交大数据挖掘的城市灾害分析——纽约市桑迪飓风的案例[J].国际城市规划, 2018, 33(04):84-92.(北大核心、CSSCI

28. 夏海山,刘晓彤,张纯.当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枢纽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J].世界建筑, 2018(04):10-15+117.

29. 宋彦, 李超骕, 陈炎, 张纯, 吴巍. 规划支持系统(PSS)在城市规划与决策中的应用路径——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10):11-18.(北大核心、CSSCICSTPCD)

30. 曹新宇, 冷红, 贺灿飞, 尤涛, 王纪武, 武凤文, 徐苏宁, 王兰, 张纯, 杨晓春, 华晨. 第五届国际城乡规划院长/系主任论坛[J].城市建筑, 2017(30):6-13.

31. 张纯, 李晓宁, 满燕云. 北京城市保障性住房居民的就医可达性研究——基于GIS网络分析方法. 人文地理, 2017, 32(02):59-64.(北大核心、CSSCICSTPCD)

32. 张纯, 崔璐辰. 互联网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对通勤行为的影响研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 32(01):23-30.CSTPCD

33. 张纯, 易成栋, 宋彦. 北京市职住空间关系特征及变化研究——基于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和2001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城市规划, 2016, 40(10):59-64.(北大核心、CSSCICSTPCD)

34. 程佳伟, 张纯, 韩林飞. 轨道交通对沿线租户影响——以北京地铁6号线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6:503-509.

35. 张纯, 宋彦, 夏海山. 高铁带动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形态演变. 北京规划建设, 2016, 22(04): 42-46.

36. 张纯, 夏海山, 宋彦. 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以北京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 23(09): 107-112+157.(北大核心、CSSCICSTPCD)

37. 张纯, 崔璐辰, 张洋. 可持续的防灾减灾与震后重建规划经验的反思——中国唐山与美国洛杉矶北岭的案例. 城市与减灾, 2016, 19(04): 22-26.

38. 周江评, 张纯, 陈晓键. 中国城市之形态、职住平衡和通行效率研究——以北京、西安和苏州为例[C]//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2016.

39. 张纯, 李蕾, 夏海山. 城市规划视角下智慧城市的审视和反思[J].国际城市规划, 2016(01):19-25.

40. 易成栋, 张纯. 北京失业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科学, 2015(06):2-11+126.(北大核心、CSSCICSTPCD)

41. 易成栋, 高萌, 张纯. 基于项目、家庭和个体视角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就业可达性——以北京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5, 22(12):31-37.(北大核心、CSSCICSTPCD)

42. 崔璐辰, 张纯. 信息化对城市空间和传统通勤模型重塑的文献综述. 上海城市规划, 2016, 20(03):46-51(CSTPCD)

43. 张纯, 夏海山, 李蕾. 城市规划视角下智慧城市的审视和反思, 国际城市规划, 2016, 31(01) :19-25.(北大核心、CSSCI)

44. 张纯, 吕斌, 郑童. 转型期内城传统街坊社区的城市形态演变——基于北京市内城三个社区的案例研究, 城市规划, 2015, 39(10): 24-30. (北大核心、CSSCICSTPCD)

45. 张纯, 宋彦. 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策略下的暴雨最优管理经验及启示, 国际城市规划, 2015, 30(02): 76-81.(北大核心、CSSCI)

46. 诺伦·麦克唐纳,郑童,张纯.学校选址:社区学校的争议性未来[J].上海城市规划, 2015(01):112-122.

47. 张纯, 张世秋. 大都市圈的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研究综述: 关系识别和分析框架,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09): 47-53. (北大核心、CSSCICSTPCD)

48. 陈轶,朱力,张纯.城乡统筹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5):4850-4853+4922.(北大核心、CSTPCD)

49. 宋彦, 张纯, 刘志丹, 陈燕萍, 黄斌. 美国公共基础设施实施保障的经验及借鉴——深圳南山区案例的评估与反思[J].国际城市规划, 2014, 29(03):97-102.(北大核心、CSSCI)

50. 易成栋, 张纯, 吴淑萍, 高萌, 梁环. 2000—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02): 66-71.(北大核心、CSSCICSTPCD)

51. 张纯, 易成栋, 宋彦. 北京市职住空间关系特征及变化研究——基于第五和六次人口普查和2001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3:450-461.(北大核心、CSSCICSTPCD)

52. 周江评, 陈晓键, 黄伟, 于鹏, 张纯. 中国中西部大城市的职住平衡与通勤效率——以西安为例. 地理学报. 2013, 69(10):1-15.

53. 张纯, 柴彦威. 北京城市老年人社区满意度研究——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分析. 人文地理. 2013, 28(04):47-54.(北大核心、CSSCI)

54. 吕斌, 张纯, 陈天鸣. 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达性变化研究——以北京为例. 城市规划. 2013, 37(01): 56-63.(北大核心、CSSCICSTPCD)

55. 宋彦, 张纯. 再审视美国新城市主义规划运动.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01):98-103.(北大核心、CSSCI)

56. 张纯, 宋彦, 吕斌. 城市规划教育的中美对比——以北京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为例.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 10(高等教育管理专刊):10-21.

57. 张纯, 郑童, 吕斌. 北京流动儿童就学的校车线路研究——基于网络法的分析及校车设施布局建议. 规划师. 2012, 28(05): 101-105. (北大核心)

58. 张纯, 张洋, 吕斌. 唐山大地震后重建与恢复的反思:城市规划视角的启示.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 (05):119-126.(北大核心、CSSCICSTPCD)

59. 郑童, 张纯, 万小媛, 满燕云. 震后重建为契机的城市政策转型:墨西哥城案例的启示.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05): 100-107.(北大核心、CSSCICSTPCD)

60. 罗伯特·奥申斯基, 蒂摩·西格林, 劳里·约翰逊著作, 张纯, 郑童编译. 卡特里娜飓风后新奥尔良的重建规划和住房政策.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 (05): 89-99.(北大核心、CSSCICSTPCD)

61. 刘志丹, 张纯, 宋彦.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多维度多尺度的城市形态研究-中美城市形态研究的综述和启示. 国际城市规划. 2012, 30 (02):47-53.(北大核心、CSSCI)

62. 郑童,吕斌,张纯. 北京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不均衡研究——以丰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 18(10):115-123.(北大核心、CSSCICSTPCD)

63. 万小媛, 张纯, 满燕云. 防灾规划体系在社区重建中的作用:美国北岭的案例.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26 (04):10-15.(北大核心、CSSCICSTPCD)

64. 威廉·洛尔,张纯. 从地方到全球:美国社区规划100[J]. 国际城市规划,2011, 26(02):85-98+115.(北大核心、CSSCICSTPCD)

65. 张纯, 贺灿飞. 大都市圈与空间规划:国际经验. 国际城市规划. 2010, 25 (04):85-91.(北大核心、CSSCICSTPCD)

66. 柴彦威, 张纯.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单位: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钥匙.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05):2-6.(北大核心、CSSCICSTPCD)

67. 张纯, 柴彦威. 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残留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05):15-19.(北大核心、CSSCICSTPCD)

68. 张纯, 柴彦威. 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空间演化: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05):28-32.(北大核心、CSSCICSTPCD)

69. 张纯, 柴彦威, 陈零极. 从单位社区到城市社区的演替:北京同仁堂的案例.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05):33-36.(北大核心、CSSCICSTPCD)

70. 张纯,郑童,吕斌,柴彦威. 出租车司机在外就餐特征研究及规划建议——基于北京的案例调查.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03):384-390.(北大核心、CSCD

71. 张纯,吕斌. 合作型和谐社区规划途径——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的实践案例.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04):101-105+121.(北大核心、CSSCICSTPCD)

72. 张纯.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与管制:从单位制度起源到改革》[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 2(02):214-217.CSSCI

73. 张纯,王敬甯,陈平,王缉慈,吕斌. 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 地理研究, 2008, 27(02):439-448.(北大核心、CSSCICSTPCD)

74. 张纯,吕斌,孙莉.游客体验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宜昌市景区的问卷调查. 旅游学刊. 2007,22(04):58-61.(北大核心、CSSCICSTPCD)

75. 张纯,李昌霞,柴彦威. 北京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路径及其时空特征.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 26(04):116-120.(北大核心、CSSCICSTPCD)

76. 张纯,曹广忠.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城市发展研究. 2007, 14(03):48-54.(北大核心、CSSCICSTPCD)

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

Urban Rail Transit 期刊Associate Editor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副秘书长(一级协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海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理事

北京工程师学会理事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1项,在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轨道交通GISBIM和城市形态测度等领域有较多前期研究积累。主持了世界银行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轨道交通相关决策咨询相关课题10余项。具体包括: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51778039, 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动态协同规律及关键指标研究, 2018-012021-12 (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51678029, 基于BIMGIS的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建设数据集成科研项目:理论与方法研究, 2017-012020-12 (参加)

3. 世界银行, 科研项目, 7178074, 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贫困群体就业的影响, 2016- 022017-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青年项目, 41401651, 城市形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5-012017-12(主持)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青年项目, 13YJCZH240, 可支付性住房居民的就业、就学可达性——以北京为例, 2014-012016-12(主持)

6. 社会科学横向项目, A15SK00010, 开发区创新型产业的空间引导研究,2015-072015-12 (主持)

7. 国际合作项目,A16F00010, Transport Impacts on Low Income Group’s Employment - Case study on Urumqi and Beijing, 2016-012018-04 (主持)

8.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国际合作项目,2020年与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 2020-052020-12(主持)

9. 天津市虹桥区人民政府, 天津西站枢纽地段交通及城市空间智慧发展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A20L00020, 2020-012022-12 (参加)

10. 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政府, 横向项目, 张家口市崇礼区国家体育休闲综合示范区总体空间规划及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综合交通体系专题研究, KASK19039530, 2019-102021-12 (主持)

1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国际产能合作大数据及指标分析报告专题研究, A19DR00010, 2019-042019-07(主持)

12.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公安分局, 首都机场3D地图演示模型项目, 2018-0 42018-07(主持)

13. 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政府, 横向项目, 张家口市张北县总体规划道路交通专项规划, 2018-012021-12(主持)

14.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 横向项目,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2017-112019-04(主持)

15. 北京交通大学:青年英才计划, 2014(主持)

获得荣誉

个人获得2020年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奖,2018年北京市师德师风先锋奖励,2017年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Distinguish Service Award等奖励等。

1. 2020年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科学专项奖,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2. 2017IACP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lanning) Distinguish Service Award, 国际中国规划学会, 其他, 国际学术奖.

3. 2020年 第十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

4. 2018年 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工会师德师风先锋.

5. 2018年 智瑾奖优秀青年教师,北京交通大学.

6. 2015年 北京交通大学 青年英才II.

7. 2011年 北京大学“学术十杰”评选学术精英奖, 北京大学.

8. 2008-2009年 年度百人会英才奖(C-100 Leadership Scholarship Awards,该年度全国共28人获奖), 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

9. 2007年 全国地理学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该年度全国共10人获奖), 中国地理学会, 南京.

10. 2007年 第三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国地理学会, 北京地理学会, 北京.

11. 2006-2007年 年度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研究生硕士论文奖学金(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 GRADUATE FELLOWSHIP CHINA PROGRAM, 该年度中国区共13人获奖).

指导学生获奖:

1. 《中国建筑教育》“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一等奖(研究生组)

2. 2020全球超高速模块化交通系统设计一等奖2018 第二届大数据支持空间规划与设计竞赛优胜奖

3. 2019年度“挑战杯”北京交通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

4. 2019指导中学生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翱翔创新项目获荣誉称号

5. 2019 联合国人居署-乡村赋能竞赛

6. 2018 第二届“交通 未来”大学生创意作品大赛二等奖-“水动力神经元”

7. 2018 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大城市内城区共享单车停放问题的研究——以北京雍和宫地区为例

8. 2018 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沿线街道步行空间的可步行性研究——以北京四道口路和交大东路为例

9. 2017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联合举办SuperMap杯第十五届全国高校GIS大赛北京赛区论文组三等奖

10. 2015年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课程作业评优-“步”速之客——基于通勤高峰时段地铁换乘通道内乘客步行行为的客流组织研究

11. 2014 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课程作业评优-新四合院居住空间适居性调查报告——以菊儿胡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