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

姓名

高巍

邮箱

Wgao2@bjtu.edu.cn

高巍.jpg

性别

职称、职务

教授

指导研究生情况

招收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城市设计


重点研究方向:

1.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

2. TOD与交通建成环境

3. 村镇规划与建筑设计

承担的课程:

承担本科生课程:

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居住建筑设计、规划师业务实践等。

承担研究生课程:

城乡规划与设计、城市保护更新理论与方法等。

教育经历

1996.09-2001.07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工学学士;

2001.09-2004.0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

2004.09-2008.0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8.07-2011.10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2011.10-2019.12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城乡规划系主任;

2016.07-2017.07 伦敦大学学院访问学者;

2019.12-2021.12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城乡规划系主任;

2021.12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

研创简介

专著:

1.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交通蓝皮书NO.1:北京交通发展报告(2020)——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北京交通》(“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ISBN978-7-5201-7748-1378千字;编委,37.8千字;

2. 高巍. 纪念空间北京城[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ISBN978-7-302-25096-8566千字;


标准规范:

1. 《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起草委员会委员;

2. 《高校既有校园绿色规划建设指南》,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CSDP02005—2020,2020.06,起草委员会委员;

3. 《高校新建校园绿色规划建设指南》,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CSDP02006—2020,2020.06,起草委员会委员;


专家建言:

1. 201912,作为首都交通综合发展研究院专家的建言“统筹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积极营造北京城市新兴活力中心”,被《首都高端智库报告》采纳(2019年第56期)


学术论文:

1. Sun X., Gao W*, Zhao M, Huang X., Xin X. Optimize Green Campus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from Users’ Perspective[J].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24(02). https://doi.org/10.1007/s10668-024-04580-y. (SCI)

2. Gao W, Sun X, Zhao M, Gao Y*, Ding H. Evaluate Human Perceptio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the Metro Station Area[J]. Land. 2024; 13(1):90. https://doi.org/10.3390/land13010090 (SSCI)

3. 赵玫,高巍*,王璇.铁路公园的发展、形态与价值[J/OL].国际城市规划,1-15[2023-12-5]https://doi.org/10.19830/j.upi.2023.475. (CSSCI/CSCD/北大中文核心)

4. 高巍,韩宇菲,赵玫,周清华,黄献明. 北京寒冷地区村镇自维持社区的技术适用性与应用研究[J].住区,2023(04):37-42

5. Gao W, Hou J, Gao Y*, Zhao M, Jia M. Quantifying the Spatial Ratio of Streets in Beijing Based on Street-View Images.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2023; 12(6):246. https://doi.org/10.3390/ijgi12060246(SCI)

6. 高巍,欧阳玉歆,赵玫*,高勇,孟浩瀚.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度量方法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9(02):344-354.DOI:10.13209/j.0479-8023.2022.125. (EI/CSCD/北大中文核心)

7. 高巍,贾梦涵,赵玫*,高勇,孟浩瀚.街道空间研究进展与量化测度方法综述[J]. 城市规划,2022(03):106-114(CSSCI /CSCD/北大中文核心)

8. Wei Gao,JiaChen Hou,Mei Zhao*,QingHua Zhou.Technical Feasibility and Application of Rural Self-Sufficiency Community in Cold Region: A Case Study of Beijing[C].2021 4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ffic Transportation and Civil Architecture (ISTTCA 2021) .November 12-14,2021 in Suzhou, China. EI\ISTP

9. Gao Wei,Zhao Mei*,Li Huihua. Investigation on form and energy use of the rural residences in Beijing and surrounding cold areas under the self-sufficiency perspective [J]. MATEC Web of Conferences,2022(01),Vol355.p:781-788.DOI:https://doi.org/10.1051/matecconf/202235502072 .EI/ CPCI-S

10. Wei Gao, Haoran Ding, Mei Zhao* and Huihua Li,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Solar Heating Technology for Rural Self-Sufficiency House in Cold Areas Take Beijing and surrounding areas as an example[C]. 2021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aulic and Civil Engineering & Smart Water Conservancy and Intelligent Disaster Reduction Forum (ICHCE & SWIDR)( Nanjing, China), 2021, pp. 308-314, Publisher: IEEE.DOI: 10.1109/ICHCESWIDR54323.2021.9656431. EI\ISTP

11. Mei Zhao, Xinghui Zhao, Wei Gao*(通讯作者).Evolution Analysis of Zhuang Residences in Longan County,Guangxi[C]. Joural of Physics.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odeling, stimulation and algorithm, 21-22 June, 2020. Beijing, China (CMSA2020). 2020, vol.1624.  doi:10.1088 /issn.1742-6596, Online ISSN: 1742-6596,Print ISSN: 1742-6588.P1166-1172. EI\ISTP

12. 庄沛达,李舒芮,潘玉喆,高巍.生长的集体主义住宅[J].装饰,2020(11):2

13. 沈琛豪,张昊昀,刘轩,高巍.城市引力圈[J].新建筑,2019(S1):84.

14. 刘璐,阮景,高巍.韵•动——保障创想青年的革命本钱[J].新建筑,2019(S1):87.

15. 高巍,赵玫*.城市田园——伦敦份地花园的制度、景观与文化[J].中国园林,2019,35(05):90-95.(北大中文核心)

16. 高巍,赵玫*. 美学、伦理与社区乌托邦——英国新粗野主义社会住宅[J].建筑师, No.198,201904(02):72-79

17. 高巍,胡敏*,靳晓娟.基于角色参与的当前我国乡村建设模式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19, 26(03): 21-27+32.(CSSCI /CSCD/北大中文核心)

18. 高巍,赵玫. 英国工业建筑与吉尔斯.G.斯科特的“工业教堂”[J]. 建筑师,No.191, 2018(01), 2018.02 : 100-104.

19. 高巍,赵玫.粗野主义与社区雄心——1960-1970年代英国新排屋社会住宅实验[J].建筑学报, 2017(09):7-11.(CSSCI /北大中文核心)

20. 高巍,靳晓娟,左玉罡.基于“文化+”模式的安顺文庙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发展[J].华中建筑,2018,36(04):68-72.

21. 高巍,周清华,赵玫.赣中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质研究——以渼陂古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8,36(03):79-84.

22. 高巍,李海兵,柳泽.基于特色景观营造的长江三角洲典型村落的公共空间改造——以德清县三合乡二都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7,35(03):85-89.

23. 李惠桦,高巍.国内外铁路客站发展历程对比刍议[J].华中建筑,2016,34(08):11-15.

24. 高巍,张晋梁.基于“自维持”理念的河北寒冷地区农村住宅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6,34(05):65-69.

25. Zhao Mei*,Guo Haoran,Gao Wei. Three Museums in Berlin Study on Protection and Renaissance Strategies of Historic Buildings,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ISBN:978-94-6252-134-6; ISTP检索2015.11发表会议论文(2016年出版会议论文集)

26. 张晋梁,高巍.“自维持住宅”对国内农村生态住宅的启示[J].华中建筑,2014,32(10):14-18.

27. 郭小伟,高巍,赵玫.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表皮生成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2014,32(05):40-44.

28. Gao Wei, Zhao Mei, Zhou Xuejie. Survey of Xizhimen Station of Beiping-Suiyuan Railway in 1928-1949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ion and Urban Space[C].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SRTCD) Proceedings.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14: 325-332.

29. Zhao-Mei,Gao-Wei*. Design Languages of neo-Huizhou Style Architecture in China.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07,ISBN-13:978-3-03785-858-5,vol409-410, p396-403; EI&ISTP检索

30. Zhao-Mei,Gao-Wei*. Design Languages of Contemporary Neo-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P:75-80,Vols.253-255 (2012),part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ICCET 2012,October27-28,2012,Guilin,China) ,(ISBN:978-3-03785-564-5) ;EI&ISTP检索

31. Huang Xianming, Huang Junpeng, Li Tao, Gao Wei.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reen Real Estate: A Report on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hina’s Gree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2012.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and Green Buildings (LTLGB 2012);

32. Zhao-Mei,Gao-Wei*. Tombs of Celebrities in Beij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Trends in Building Materials Research,1156-1162,Vols.450-451 (2012),part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CSBM 2012,March9-11,2012,Hangzhou,China) ,(ISBN:978-3-03785-348-1) ;EI&ISTP检索

33. 周雪洁,高巍.京张铁路时期西直门站建成始末刍议[J].华中建筑,2012,30(11):125-129.

34. 高巍,赵玫.以北京为例论城市纪念空间及其特性[J].华中建筑,2011,29(11):13-17.

35. 石克辉,许玮,高巍.历史建筑改扩建中新旧表皮设计初探——从路易斯•康的萨尔克生物研究所改扩建谈起[J].华中建筑,2011,29(11):18-20.

36. Gao-Wei,Zhao-Mei. Information Expression and Spatial Cognition of the Memorial Spac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Technology and Civil Engineering (ICETCE. April 22-24,2011,Lushan,China),volume2,2011,(4) :1314;(IEEE Catalog number:CFP1102P-PRT;ISBN:978-1-4577-0278-7);EI检索

37. 高巍,赵玫.城市纪念空间的等级性与伙伴关系[J].山西建筑,2011,37(17):4-5.

38. 高巍,赵玫.纪念空间的信息传递性及其表认机制刍议[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05):222-225.

39. 高巍.建筑学专业设计课教学中结合设计竞赛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1,37(12):242-244.

40. 高巍,赵玫.居住使城市更美好——2010中央玻璃国际建筑设计竞赛[J].华中建筑,2011,29(03):9-13.

41. 高巍,赵玫.萨尔克的记忆——路易斯•康的萨尔克研究所改扩建设计竞赛[J].华中建筑,2011,29(02):30-37.

42. 高巍,赵玫.阿恩•雅各布森和他的奥胡斯市政厅[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11):194-199.

43. 高巍,朱文一.北京的爱国纪念街巷[J].建筑创作,2008(04):152-155.(收录于朱文一.微观北京&广角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80-90.  ISBN:978-7-302-24811-8, 648千字)

44. 高巍,朱文一.北京的名人祠庙[J].建筑创作,2008(02):155-160.(收录于朱文一.微观北京&广角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69-79)

45. 高巍,朱文一.纪念馆园在北京[J].北京规划建设,2008(01):109-113.(收录于朱文一.微观北京&广角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16-29)

46. 高巍,朱文一. Celebrities’Former Residences in Beijing.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Vol.109,2007,(11):4-6(收录于朱文一.微观北京&广角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53-57)

47. 高巍,朱文一.北京名人墓[J].建筑创作,2007(10):198-203.(收录于朱文一.微观北京&广角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58-68)

48. 高巍,朱文一.名人故居与北京城[J].建筑创作,2007(08):166-171.(收录于朱文一.微观北京&广角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42-52)

49. 高巍,朱文一.纪念空间在北京[J].北京规划建设,2007(06):160-163.(收录于朱文一.微观北京&广角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30-41)

50. 高巍,赵玫.一个本体性视角下的城镇形态探索——城镇化进程中广西田阳城镇形态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7(07):90-95.

51. 高巍,赵玫.纪念空间与城市形态建构——百色城市纪念空间形态初探[J].规划师,2007(05):75-78.

52. 赵玫,高巍.呼唤积极参与的人性户外空间——清华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环境行为调查与评价[J].华中建筑,2006(09):51-54.

53. 高巍,赵玫.水体•生态•北京——北京城市水体特点及其生态功能浅析[J].华中建筑,2005(S1):53-55.


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与乡村规划专委会委员

北京市朝阳区责任规划师

北京市海淀区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


科研项目

基金课题:

1.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街道街区责任规划师工作(2024年),A24SK00010,2024.01-2024.12;

2.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朝外街道责任规划师工作(2021-2023年),KASK20012530,2021.1-2021.12;

3. 北京交通大学,海淀街镇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团队咨询服务工作(田村路街道),A21SK00141,2021.01-2021.12

4. 首都高端智库研究课题,北京市社会治理问题研究——北京街区空间形态分析与管控的量化指标研究,2020ZKTS009,2020.10-2021.06

5.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朝外街道责任规划师工作(2020年),KASK20012530,2020.1-2020.12;

6. 北京交通大学,海淀街镇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团队咨询服务工作(万寿路街道),KAM20007531,2020.01-2020.1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场所视角下利用地理大数据感知城市时空动态”,41971331,2020.01-2023.12;  

8. 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学术活动资助项目,深入挖掘京张铁路历史文化 助力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建设,2020JBM402,2020.04-2021.03;

9. 首都高端智库研究课题,京张铁路沿线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实施策略研究-2,2019ZKKT038,2019.08-2020.12;

10. 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学术活动资助项目,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沿线地区城市更新设计研究,2019JBM342,2019.07-2020.12;

11. 北京交通大学,2018首届绿建大会国际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实施方案优化设计研究(02号地块),A19SK00350,2019.06-2019.07;

12. 北京交通大学,2018首届绿建大会国际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实施方案优化设计研究(44号地块),A19SK00340,2019.06-2019.07;

13.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朝外街道责任规划师工作,A19SK00310,2019.07-2019.12;

14. 北京交通大学(技术转让课题),绿色建筑新型节能表皮技术与设计,A19L00010,201907-201912

15. 首都高端智库研究课题,京张铁路沿线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实施策略研究,2019ZKZD023,2019.7-2019.12;

16.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筑垃圾精准管控技术与示范,2018YFC0706000),2018.7-2021.6;

17.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18YJA760015,“基于TOD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域空间设计与评价研究”;

18. 教育部“未来学校(中小学 幼儿园)”专项研究重点课题,CSDP18FS1103,教学技术与理念革新下的中小学校建筑研究;

19.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5SHB014,新型城镇化下北京村镇自维持社区技术可行性与组织模式研究, 2015-2018;

20. 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地区村落调研数据测试分析处理,KAL16018530, 2016.10-2017.9;

21. 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项目,2015jbwy018,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自维持社区组织模式研究, 2015.3-2018.3;

2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村能源自维持住宅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编号:2013BAL01B00”)子课题,寒冷地区农村能源自维持住宅示范工程建模、测试及技术集成,2013BAL01B03-5, 2013.11-2016.10;

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0YJC760019,纪念空间环境艺术与城市集体记忆、社会精神研究, 2010.1-2013.12;

2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A10JB00220,北京铁路客站枢纽建设对城市发展影响研究, 2009.1-2011.12;

25. 北京交通大学校基金,A08j0060,当代北京城市纪念空间研究, 2008.10-2010.10;

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0YJC760102,山岳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乡土语言与适用方法研究, 2010.1-2015.10;

2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92017,当代北京城市空间研究,12万元,2009.1-2011.12;

2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问题研究,O10JB00120, 2009.1-2011.12;

29. 北京交通大学校科技基金,A10J00010,我国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关键问题研究, 2010.01-2011.12;

3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A10JB00070,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空间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研究, 2009.1-2011.12;


教改项目:

1. 2023.6-2026.6,“新技术+”下建筑学专业一流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新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教改项目内涵建设与改革类;

2. 2021.6-2024.6,城乡规划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北京交通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及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3. 2021.11-2022.12,城乡规划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与质量提升,北京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项目;

4. 2021.7-2022.7转型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

5. 2019.01-2020.12,《城市规划设计及理论》课程建设,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6. 2019.01-2019.12,《城市设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

7. 2015.01-2015.12,北京交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工作室培养模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B类面上教改项目;

8. 2015.01-2015.12,大数据背景下的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北京交通大学 C类专项教改项目;

9. 2014.07-2015.12,建筑与艺术学院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A类重点教改项目;

10. 2013,基于行业院校优势的交通特色建筑学专业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B类面上教改项目

11. 2019,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实践项目:

1. 江苏兴化市沙沟历史文化名镇重点片区更新改造城市设计,主持;

2. 陕西韩城市古城周边台塬片区风貌保护控制规划-风貌管控专项,主持;

3. 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朝阳学校小学部规划与建筑设计(已建成),主持;

4. 兰州东部科技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与核心区深度城市设计(已实施),主持;

5. 兰州东部科技新城商业街规划与建筑设计(已建成),主持;

6. 山东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业街规划与建筑设计(已建成),主持;

7. 河北廊坊市国家电子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建筑设计(已建成),主持;

8. 福建龙岩客家物流园国际建筑设计竞标(第一名),主持;

9. 长三角地区村落调研数据测试分析处理,主持;

10. 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核心区城市设计,主持;

11. 商丘市新城起步区时空走廊交通专项规划,主持;

12. 郑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中高架线的适用性研究-规划与控制、减振降噪与景观专题研究,参加5/25

13. 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分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规划与景观设计,主持;

14. 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分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建筑设计,主持;


获得荣誉

获奖:

1. 201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编号2013城-3-007-04),4/15;

2. 2021年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3. 2020年北京市“微空间•向阳而生”小微空间再生计划竞赛,最具创意奖

4. 2020年第6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5. 2019年第十七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6. 2019年第5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7. 2019珠海“乡约杯”全国高校乡村住宅建筑设计大赛,指导教师奖;

8. 2015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9. 2011 北京交通大学 红果园 “双百”人才培育计划人选;


指导学生获奖:

1. 202409,重庆九龙半岛电厂更新改造城市设计,2024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一等奖, 学生:袁鑫、余青蔓、孙嘉琪、李如玉,指导教师 

2. 202312,光芒助盲——基于视听互动景观设计的智慧导盲系统,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学生:沈璐、闫芳等,指导教师

3. 202309,江城蔓行记——基于多维网络融合的武汉市杨春湖商务区高铁站前区滨水空间城市设计,2023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三等奖,学生:王蔚、荀佳悦、唐筱彤、鲁毓进,指导教师

4. 202309,江城蔓行记——基于多维网络融合的武汉市杨春湖商务区高铁站前区滨水空间城市设计,2023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最佳融合奖,学生:王蔚、荀佳悦、唐筱彤、鲁毓进,指导教师

5. 创智街巷·乐享空间,2021“正泰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设计:路华、马宣利、宁延豪,指导教师

6. 基于视听互动景观设计的视障群体智能化出行辅助设计,2021“正泰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设计:沈璐、韩孟婷、潘子晨,指导教师

7. 2021“正泰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北京交通大学)

8. 重庆轨道石马立交站TOD一体化城市设计1,北京交通大学2022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9. “超边”连城,“基准杯”2021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设计:张骁、李皓妍,指导教师,1/1

10. 1921城市“睿”空间--北京公交集团保修三厂更新改造设计,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设计:夏近思,指导教师,1/1;

11. 空间折叠•分时街巷,2021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优秀奖,设计:路华、马宣利,指导教师,1/1

12. 寻脉京张,2021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优秀奖,设计:张宇童、熊睿,指导教师,指导教师,1/2

13. 旧敞拾新宇•老街焕昔颜,2021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优秀奖,设计:路华、马宣利,指导教师,1/1

14. 生长的集体主义住宅,2020年第6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组建筑设计类,金奖,设计:庄沛达、李舒芮、潘玉喆,指导教师,1/1

15. From 1438 to 2020--禄米仓重启计划,2020年第6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组建筑设计类,优秀奖,设计:张昊昀,指导教师,1/1

16. 禄米仓重启计划,2020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更新/改造与转型)优秀奖,设计:张昊昀,指导教师,1/1

17. 城市转换器,2020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优秀奖,设计:夏近思、李舒芮,指导教师,1/1

18. 城市反转,2020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优秀奖,设计:林文俊、杨雨凝,指导教师,1/1

19. 回家的最后一公里,2020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优秀奖,设计:蔺朗、江玉璇、杨瀚康,指导教师,1/1

30. The Autonomy Campus,2020第十四届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入围奖,设计:邱丽君,刘时羽,指导教师,1/1

21. 低碳企业中心,2019第十七届亚洲设计学年奖(生态/健康与可持续类)铜奖,设计:张胜男、刘钟木、欧阳玉歆、林璐、辛星,指导教师,1/4;

22. Circle & Link 城市引力圈-未来青年公寓,2019第十七届亚洲设计学年奖(居住建筑与空间类)优秀奖,设计:沈琛豪、刘轩、张昊昀,指导教师,1/1

23. 韵•动——青年运动共享社区设计,2019第十七届亚洲设计学年奖(居住建筑与空间类)优秀奖,设计:刘璐、阮景,指导教师,1/1

24. Sky Deck,2019第十七届亚洲设计学年奖(居住建筑与空间类)优秀奖,设计:田文、王睿琬、王嘉仪,指导教师,1/2;

25. Breathing Box,2019年第5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组建筑设计类,铜奖,设计:张胜男、刘钟木、欧阳玉歆、林璐、辛星,指导教师,1/4;

26. 新•疍家生活图鉴,2019年第5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组建筑设计类,入围奖,设计:李玉婷,指导教师,1/1

27. 新•疍家生活图鉴,2019珠海“乡约杯”全国高校乡村住宅建筑设计大赛,三等奖,设计:李玉婷、刘璐、金佳萱,指导教师,1/1

28. 三生宅,2019珠海“乡约杯”全国高校乡村住宅建筑设计大赛,优秀奖,设计:贾梦涵、马梓涵、何之淼,指导教师,1/1

29. 庭台小筑,2019珠海“乡约杯”全国高校乡村住宅建筑设计大赛,入围奖,设计:王博、金怡淳、张凯琦,指导教师,1/1

30. 江苏武进绿色建筑示范区企业中心,2018(首届)绿建大会国际可持续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优胜奖,实施方案,设计:张胜男、刘钟木、欧阳玉歆、林璐、辛星,指导教师,1/1

31. 木阑宇,2018(首届)绿建大会国际可持续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优胜奖,实施方案,设计:管治国、黄金鑫、田文、邱佳伟,指导教师,1/1

32. 叠落雨林,2018(首届)绿建大会国际可持续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优胜奖,实施方案,设计:邵锦璠、张昊昀、罗元佳,指导教师,1/1

33. Circle & Link,2018华•工坊“创想青年家”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学生组佳作奖,设计:张昊昀、沈琛豪、刘轩,指导教师,1/1

34. 韵动,2018华•工坊“创想青年家”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学生组佳作奖,设计:刘璐、阮景,指导教师,1/1

35. 慢漫——我们的社区,2018北京市东城区崇雍大街沿线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竞赛,第一名,最佳设计奖,设计:贾梦涵、王欣宜、邱佳伟、邵锦璠、龙耿、陆顺等,指导教师1/3;

36. 研究生李惠桦,硕士论文“基于采暖技术的寒冷地区农村自维持住宅设计集成研究”,获2015-2016学年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37. 大城小市——北京海淀区大钟寺地段城市设计,2015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城市设计课程作业评优佳作奖,指导教师2/4;

38. 光弧(青海低能耗农牧民定居住房项目)——2015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指导教师1/4;

39. 中东铁路建筑文化遗产体验馆,2012Autodesk Revit杯第6届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佳作奖,设计:田一、李迅、金正延、王菲,指导教师1/2;

40. 工业厂房改造,2011Autodesk Revit杯第5届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佳作奖,设计:徐海龙,指导教师2/2;

41. 不会脏的胡同,2010第45届日本セントラル硝子国际建筑设计竞技,第一名,设计:秋天, 指导教师1/1;

42. 风水鱼舟——西溪湿地低碳技术展览馆,2010Autodesk Revit杯第4届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设计:孟璠磊 赖钰辰 苏冲,指导教师1/2;

43. 风水鱼舟——西溪湿地低碳技术展览馆,2010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评选与观摩 优秀作业奖,设计:孟璠磊 赖钰辰 苏冲,指导教师1/2;

44. 风水鱼舟——西溪湿地低碳技术展览馆,2010第七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年会地域特色教学成果邀请赛 金奖,设计:孟璠磊 赖钰辰 苏冲,指导教师1/2;

45. 西直门轻轨枢纽上的住宅 2010第七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年会地域特色教学成果邀请赛 优秀奖,设计:柴哲雄,指导教师1/1;

46.UP/DOWN LOADING ISLAND——西溪湿地低碳技术展览馆,2010第七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年会地域特色教学成果邀请赛 优秀奖,设计:张哲 周静怡 梁双 指导教师1/2;

47. 围合效应下的非传统合院住宅——北京古太液池地区居住区规划,2010第七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年会地域特色教学成果邀请赛 优秀奖,设计:赖钰辰 汪凝琳 周婧怡 梁双,指导教师1/2;

48. 矿坑集合住宅设计,2010第七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年会地域特色教学成果邀请赛 优秀奖,设计:刘思齐 刘冬贺 吴非 汪凝琳,指导教师2/2;

49. 流波曲拱,2011第十届北京高校建筑结构设计联赛二等奖(桥梁组),设计:谷跃华,高亚奇,指导教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