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11
2024年4月底,建筑与艺术学院共立项并完成大创项目结题33项目,学生项目选题广泛,形式丰富,采用可视化设计与当代先进技术相融合,敢于创新实践。大创评审由学院邀请到各工作室富有经验的的负责人、责任教师等10余位专家组成,参赛学生通过ppt结合实物模型、实地照片、视频、动画、数字化演示等多种形式展开,展示团队的研究进展过程和主要成果。学院共推荐国家级项目共2项,北京市项目共8项。
学院大创项目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与前沿技术,完成成果较为扎实。在2023年立项项目中,《基于混合现实(MR)的设计方案实景化呈现与交互体验》项目借助Holosens2眼镜,研究MR的场景化空间,从而进行设计方案呈现与体验,并依据结果改进设计方案。MR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可以让人走入基地真实环境,进行交互式的场景体验,在真实场景中呈现设计方案和体验交互操作,使其更具有真实感和沉浸感。通过设计家具的形式、连接方式,以及节点建设来完成家具模组的设计,从小尺度模型到大尺度构筑物甚至建筑等。
在2024年结题的30余个大创项目中,更是涌现出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不少项目已申请专利。《北京四合院低碳更新中屋顶光伏应用设计》通低碳更新中屋顶光伏应用设计项目着眼于双碳背景下的北京旧城改造,为加快北京市旧城低碳改造,运用薄膜光伏技术,结合四合院屋面瓦规制形态开展研究、设计和实验。共计产出合瓦、筒瓦、里弄瓦三种光伏屋面瓦系统和六项专利,解决了颜色、规制等外观问题和光伏瓦维修更换难的问题,实现更换便捷的效果,达到旧城改造和历史原貌的平衡。
《基于街景图像和机器学习的儿童活动空间风险在线评估反馈系统》共有七项成果,将为儿童及家长提供专业渠道识别、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为现有的儿童活动空间指出改进方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数据、资料支持;《辅助城市设计师利用AI实现设计方式革新的研究与软件开发》项目着眼于现有AI辅助城市设计较少涉及的城市形态生成方向,以编写软件优化图生模型类AI的使用为手段,通过软件辅助设计师对AI生成方案进行评价、推演和优化。《基于历史建筑虚拟复原的 AR 交互系统——以圆明园景区为例》通过AR技术将圆明园3D复原影像投影于现存遗址上,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状态下更加直观地认识历史建筑,更加深刻地感受建筑的历史,从不同侧面感受古建筑文化,实现从“观赏”“游览”古建筑到“沉浸式交互”的转变。《北京潭柘寺龙王殿交互式云游体验设计》对潭拓寺及其相关文化故事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拟以龙王殿为切入点进行“再创作”,利用数字媒体虚拟技术对其进行深入开发,协同建设潭柘寺虚拟空间、虚拟IP、动画资产、交互衍生等新型数字文旅产品,创新潭柘寺的文旅体验模式。《龙龙生威——基于十二生肖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于十二生肖-龙的创意产品设计,通过不同的渠道、方法,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十二生肖文化,设计年轻人更喜闻乐见的形象延展,推动对于“龙”的文化认同感,借此弘扬民族精神。
2024年5月7日,由张野副院长主持召开新一年度的大创项目申报启动会。会上他解读了《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对大创的成果要求及学分认定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包括申报的时间节点、成果要求、学分具体认定办法等,并鼓励同学们积极踊跃申报新一年的大创项目,努力取得更高水准的结题成果。学院教学科科长彭萱老师、大创负责人魏泽崧老师对大创项目申报流程、注意事项,以及经费报销要求等细节内容进行了阐释。
通过2023年学院大创项目结题汇报总结及2024年度新项目申报的开启工作,可以看到建艺学院近年来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更丰富了工作经验,目前,不少大创项目已投入了实践使用,学生发表相关论文或申请专利。今后,建艺学院还将继续大力提升大创项目创新性与前瞻性,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大创项目工作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不断提高学院创新训练项目的整体质量,力争在大创项目建设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