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梦婉

姓名

杨梦婉

邮箱

yangmw@bjtu.edu.cn

性别

职称、职务

副教授、设计基础教研室主任、美育中心执行主任

指导研究生情况

招收方向:设计原理与实践(设计学)、公共艺术(艺术设计)

主要研究领域

1.高等艺术教育原理研究。将艺术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构建的交叉学科研究。

2.色彩设计社会学。运用设计社会学理论进行的色彩原理研究与实践。

承担的课程:

讲授全日制本科生课程:共 13 门,合计 1236 学时,年均 247学时;讲授研究生课程:共 2 门,合计 176 学时,年均 35.2 学时。


本科生课程:

1.《设计色彩》

2.《设计素描》

3.《中外美术史》

4.《创意设计》

5.《设计基础》

6.《设计认知实习》

7.《设计与审美概论》

8.《服装设计》

研究生课程:

1. 《色彩学》

2. 《色彩设计社会学)

教育经历

2004.09-2008.07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 文学学士

2005.09-2008.07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所 文学双学士

2008.09-2011.07 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原理与实践 文学硕士

2011.09-2015.07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 艺术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5.07-2017.09 北京交通大学 师资博士后

2017.09-2020.11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研室 讲师、硕士生导师

2020.11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研室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创简介

论文:

1.杨梦婉.社会性别取向的高等艺术教育实验研究[J].美术与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6-02,164(201602):119-127

2.杨梦婉.“学科研究”取向的艺术教育学文献述评[J].民族艺术研究,2016-06,127(201603):27-31

3.杨梦婉.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的“和衡”观[J].民族艺术研究,2015-06,120(201503):27-31

4.杨梦婉.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历史教训与新期望[J].创作评谭,2020-04,25(202002):64-69

5.杨梦婉.不同而和的聚焦高等艺术研究生教育规格与特色——第三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议综述[J].艺苑,2017-02,116(201701):8-10

6.杨梦婉.中国高等学校分类视角下的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特色型式发凡[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2:36-41

7.杨梦婉.教育哲学视野下的艺术学科研究生教学设计研究发凡——以《色彩学》课程为例[J].艺苑,20183:77-83

8.杨梦婉.设计社会学取向的色彩学分析论纲[J].艺苑,20173:75-78

9.杨梦婉.设计社会学取向的《色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证研究[J].艺苑,20162:79-85

10.杨梦婉.教育哲学视野下的“色彩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发凡[C].聚焦“双一流”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改革论文集,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11.周世祥等.三问美育师资建设[N].光明日报,2021-11-09


著作:

1.专著:《原始的视角: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性别取向论》,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唯一作者,24万字)。

2.编著:《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教材:“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系列教材”《美术鉴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合编)。

4.教材:“21世纪高等学校研究生教材”《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合编)。

5.教材:《教师十大素养3:艺术素养》,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合编)。


主要参展及获奖经历:

1.2015年,作品《青山绿水》(毛笔、宣纸,210 X70cm)入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师生创作展“N是个啥”(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获“特别贡献奖”。

2.2017年,《Marti.》(针管笔、卡纸,160 X 70cm)入选第二届泽园师生艺术创作展“雨中花”,获创作二等奖。

3.2017年,作品《痴法图》(毛笔、宣纸,四尺斗方)入选中国书画研究院成立暨“思源·翰墨情”书画联展(北京交通大学校史馆)。

4.2018年,作品《无题置换》(毛笔、卡纸,20 X 40cm)入选“无需不疯”艺术教育师生创作展(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

5.2019年,家庭作品《吉狮送福 爱我中国》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交通大学教职工书画摄影系列作品展(北京交通大学思源楼)。

6.2021年,作品《博物经》、《痴法图》(毛笔、宣纸,四尺斗方)入选《在路上·当代女性艺术家100+/80卷》线上展(犁盾文化)。

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

1.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202106-至今

2.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秘书长(全国高校艺术教育联盟),202106-至今

3.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校友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201912-至今

科研项目

一、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研究“(项目编号:16ZDA218),本人为子课题”当代中国美术国际影响力生成研究“骨干成员(排名1),在研。

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07JZD0032)成果,本人为第七编”中国艺术学科评价模型建构“编写组骨干成员(排名1),结题。

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史馆建筑艺术方案咨询,2020-01-2022-109/26,结题。

4.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校区整体景观提升的研究及概念设计, 2019.06-2021.03,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学术活动资助项目,2021-11-2022-1010/18,在研。

5. 深入挖掘京张铁路历史文化助力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建,2020.04-2021.03,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学术活动资助项目

2020.01-2022.105/28,结题。

6.MFA学科核心课程《色彩设计社会学》双轨教育实验论,2021.9-2022.91/7,在研。


二、教改项目:

1.《色彩学》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017-09-- 2019-081/3,结题。

2.“新文科”背景下“工•艺”“通•专” 双轨艺术基础教育模式探究,北京交通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03-- 2024-031/7,在研。

3.建筑与艺术学院“线上与混合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2021-05-- 2022-011/6,在研。

4.《色彩设计社会学》课程思政建设,北京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2021-07-- 2022-072/8,在研。

5.艺术科技融合的设计类专业新文科建设实践,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04-- 2024-068/13,在研。

获得荣誉

1.主讲课程《中外美术史》,获第一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1/32021-05

2.“新工科”复合型艺术人才新质量观的认识与实践——《色彩学》课程建设五年探索,2020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1/32021-07

3.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美育通识课程实验与改革,获2020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院,2/32021-07

4.主讲课程《色彩设计社会学》,获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全校共10门),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2/82021-05

5.指导学生参赛作品《作为分析工具的定性空间社会学: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色彩规划设计》,获2003-2020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设计研究银奖、优秀指导教师,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1/12020-12

6.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北京交通大学工会委员会,1/1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