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潘曦 |
邮箱 |
panxi@bjtu.edu.cn |
|
性别 |
女 |
职称、职务 |
教授 |
|
指导研究生情况 |
自2017年开始招生,年均招生3-5名 |
|||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乡土建筑、建筑人类学,至今已出版著作8部,主持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长期在乡村地区开展相关实践,作品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最佳减贫案例、ADA年度亚洲设计大奖、WA中国建筑奖等奖项,入选国际建筑师协会2030议程指导手册。 |
||||
承担的课程: 共讲授9门本科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网开课1门。 本科课程: 外国建筑史; 建筑与文化人类学(同时在中国大学MOOC开课); 建筑设计基础1A; 建筑设计基础1B; 建筑设计基础2A; 建筑设计基础2B; 建筑大师; 建筑学专业导论; 建筑材料与构造III.
研究生课程 建筑与文化人类学. 建筑历史与遗产研究. |
||||
教育经历 2005.08-2009.07 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 2009.08-2014.07 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免试直博) |
||||
工作经历 2012.04-2012.09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 2014.07-2016.06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博士后 2016.06-2017.12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7) 2018.01-2022.12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2021.11-2022.12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2022.12-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破格晋升) |
||||
个人作品 1.202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 2.2021年入选“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首批,共60人) 3.2023年获联合国粮农署“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全球共100项) 4.潘曦. 建筑与文化人类学.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20.6. 5.潘曦 等.建筑作为社会过程:无止桥乡村公益建设实录.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22.7. |
||||
研创简介 一、专著/译著 1.潘曦,耿涵. 给建筑师的人类学:社会关系与建成环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3.5. 2.潘曦 等.建筑作为社会过程:无止桥乡村公益建设实录.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22.7. 3.Linping Xue. Xi Pan, Xin Wang, Honghong 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s. Springer Singapore. 2021.7. 4.潘曦. 建筑与文化人类学.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20.6. 5.潘曦,周超,罗元佳,麦思琪. 画说圆明园:乾隆带你游长春.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0.4. 6.薛林平,潘曦,王鑫. 美丽乡愁:中国传统村落(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6. 7.潘曦. 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12. 8.(英)维克托·布克利. 潘曦,李耕 译.建筑人类学.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6.
二、期刊论文 1.潘曦*,朱安琪,朱逸云. 国际化与国族化:20世纪早期西方国族建筑中的现代主义. 建筑师,2024(03):49-57. 2.潘曦*,朱安琪,朱逸云. 古典或乡土:18世纪末-19世纪中西方国族建筑形式与溯源. 住区,2024(02):147-153. 3.杨语心,潘曦*. 未来建筑师在小窝铺——从环境教育出发的乡村营造实践. 城市设计,2024(02):84-91. 4.刘大钰,潘曦*. 澜沧江中游少数民族木构架民居的基因多样性调查. 建筑与文化,2024(03):187-192. 5.李朝君,潘曦*,万东阳. 滇西北尼汝河流域木闪片房营造技艺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录用). 6.潘曦*,肖霄,索靖轩. 纳西族乡土社群的民居建造决策机制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录用). 7.潘曦*,朱逸云,朱安琪. 现代主义的“再国族化”探索——南亚国家独立初期现代建筑的当代危机与应对. 新建筑,2024(1):1-7. 8.潘曦*,林徐巍. 基于营造逻辑的白族传统民居木构架区划研究. 世界建筑,2024(02):45-50. 9.林徐巍,潘曦*. 滇西北井干式建筑结构体系的类型与区划研究. 建筑史学刊,2023(2):114-121. 10.潘曦*,索靖轩,林徐巍. 乡土社群建造偏好的群体分类研究——以茨满村为例.世界建筑,2022(09):04-08. 11.林徐巍,潘曦*. 滇西北摩梭人祖母屋的营造技艺研究. 建筑与文化,2022(6):208-211. 12.潘曦*,林徐巍. 营造逻辑下的滇西北井干式建筑谱系研究. 新建筑,2022(4): 136-141. 13.林徐巍,潘曦*. 摩梭人祖母屋的建筑多样性及演化机制辨析. 建筑遗产,2022(2):16-24. 14.潘曦. 滇西北民族建筑: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共同体有力见证.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3-15. 15.肖霄,潘曦*,索靖轩. 纳西族乡土社群的建造偏好研究——以茨满村为例. 新建筑,2022(2): 134-139. 16.潘曦*,丘容千,林徐巍. 滇西北井干式民居建筑的多民族比较研究. 世界建筑. 2021,375(9):8-12. 17.林徐巍,潘曦*,丘容千. 滇西北怒族井干式民居建筑营造技艺调查. 中外建筑. 2021,238(02): 28-33. 18.潘曦*,肖霄,李明松. 聚落型遗产的新日常:丽江商住型院落的空间-社会嬗变. 世界建筑. 2020,362(8):116-119. 19.潘曦*. 社会性下的邂逅:人类学与建筑学中的结构主义辨析. 建筑学报. 2020,620(6): 4-8. 20.潘曦*,陆顺. 建筑作为社会过程:溪芽环境教育中心. 新建筑. 2020,189(2): 72-75. 21.潘曦,李明松,索靖轩*. 地方性建筑传统的当代演进:一个民族自建社区的观察. 建筑创作. 2020,213(2): 57-63. 22.潘曦*. 墙外·墙内:20世纪后期的住宅及其研究分野之形成. 建筑师. 2019,202(12): 48-53. 23.潘曦*,李明松,肖霄. 城里城外:丽江的遗产地与当代社区. 住区. 2019,93(05): 70-74. 24.潘曦*,刘中元,刘雅蕴,陆顺. IUCN·无止桥溪芽环境教育中心. 世界建筑.2019,343(1):98. 25.李明松*,潘曦. 社会结构与空间表达:桃叶坡传统村落空间解析. 古建园林技术. 2019,142 (1): 64-67. 26.潘曦*. 社会过程中的建筑:家屋社会与20世纪晚期的乡土建筑研究. 世界建筑. 2018,339(9):111-113. 27.潘曦*. 柔韧成长:魏娜的情感设计之路. 建筑师.2018,194(8) :108-117. 28.潘曦*. 建筑人类学. 世界建筑.2018,333(8):127. 29.潘曦*. 化石的比喻:进化论与20世纪中后期的乡土建筑研究. 世界建筑.2018,332(2):102-105. 30.潘曦,姚轶峰*. 乡土建筑营造技艺辨析——以纳西族地区为例. 建筑遗产.2017,8(4): 98-105. 31.潘曦*. 纳西族木构民居榫卯工艺及特征解析. 华中建筑. 2017,241 (6): 124-127. 32.潘曦*. 法式营造 木构巧机:我国木结构建筑特点分析. 中国勘察设计2017 (5): 36-39. 33.潘曦*. 建筑认知与文化选择:晋东乡土建筑类型浅析. 古建园林技术. 2017,134 (3): 64-67. 34.潘曦*,郝小伟. 京畿藩屏:娘子关关城空间防御性浅析.建筑与文化. 2016 (9):124-125. 35.潘曦*,朱宗周. 平定传统锢窑营造技艺调查. 建筑史. 2016,37(1): 160-174 36.潘曦*. 多样性世界中的文化自由:论新乡土建造范式. 新建筑. 2016,165(2): 106-109. 37.潘曦*. 大众与日常:管窥20世纪中后期美国乡土建筑研究转向. 建筑创作. 2015,187(12): 306-312. 38.潘曦*. 技术与空间:纳西族乡土建筑的双线程演变. 华中建筑. 2015,233(12): 162-165. 39.潘曦*. 纳西族乡土建筑木作技艺古法探源. 古建园林技术. 2015,128(3): 12-17. 40.潘曦*,卫泽华. “窑”与“房”的空间认知:从大汖民居谈起. 建筑与文化. 2015 (9): 150-151. 41.潘曦*. 纳西族乡土建筑大木作技术调查.建筑史. 2014,33(1): 124-140. 42.潘曦*. 油米:遗世独立的纳西村落. 中国文化遗产. 2014,59(01): 78-82. 43.潘曦*. 多学科视野:西方乡土建筑研究理论浅析. 南方建筑. 2014(01): 82-85. 44.潘曦*. 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教育: 英国乡土建筑露天博物馆纪实. 中国文化遗产. 2013,55(03): 98-103. 45.潘曦. 无名建筑师 // 纪文凤主编. 二十四桥明月夜. 香港: 明窗出版社,2013: 70-77. 46.潘曦*.寻找建造的原点: 云南省仙源村无止桥工程实践报告. 建筑创作.2012(04):186-188. 47.潘曦*.浅谈建筑地域性的回归. 华中建筑.2011(01):15-17. 48.潘曦*,解丹.传统民居色彩定量研究方法初探.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年增刊: 204-208. 49.潘曦. 江南的农宅和城市住宅 // 罗德胤主编. 宅记: 二十年中国住房变迁之民间观察.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5-37. 50.郑红彬*,潘曦. 广西玉林“竹筒屋”住宅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住区. 2014(05): 107-112. 51.朱宁*,潘曦,毛晓晨. 传统住宅生态策略效果实测分析----以四川成都水井坊传统住宅热物理环境测试为例.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1(05):118-123. 三、会议论文 1.潘曦. 建筑谱系研究方法:白族传统民居木构架区划研究. 从乡土遗产到乡村振兴——清华乡土三十年学术研讨会. 2023.12. 北京.(主旨报告) 2.潘曦. 基于营造逻辑的滇西北井干式建筑谱系研究. 第六届建筑人类学学术研讨会. 2023.04. 昆明.(特邀报告) 3.Xi Pan,Xiao Xiao,Jing Xuan Suo. A Study on Design Strategies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Based on Data Analysis of Community’s Architectural Preference (EI检索).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Resour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0.12. Harbin, China. 4.潘曦. 家屋社会:乡土建筑与社会过程. 第23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2018.12. 广州.(会议宣讲) 5.李明松, 潘曦. 空间与社会:结合数据分析的桃叶坡传统村落空间解析. 第23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2018.12. 广州. 6.Xi Pan, Yifeng Yao. Vernacular Building Tradition as a Driver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A Case of Naxi Ethnic Villages. ICOMOS CIAV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8 (oral presentation). 2018.10. Tabriz, Iran. 7.Pan Xi. Bridging the past and future: A reflection on conservation of vernacular building craftsmanship and its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thnic communities (poster presentation). 19th ICOMOS General Assembly. 2017.12. Delhi, India. 8.PAN Xi. The Tenon and Mortise Craft of Naxi Wooden Architecture (oral present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2017.10. Tianjin, China. 9.潘曦. 传播与流变:纳西族乡土建筑及营造解析. 第22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2017.07. 哈尔滨.(会议宣讲) 10.潘曦. 建筑认知与文化选择:晋东乡土建筑类型浅析. 2016年中国民居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11.(会议宣讲) 11.潘曦. 信承于天,京畿藩屏:娘子关关防小考. 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 2016.9. 12.Xi Pan. New Vernacular Architecture:The Changes of Building Paradigm of Naxi Ethnic Group (oral present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2015.11. Gwangju, Korea. 13.潘曦. 纳西族乡土建造变迁观察. 建筑历史研究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5.10.(会议宣讲) 14.潘曦. 意义的再解读: 纳西族形态建造中的木神仪式. 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2014.7. 15.潘曦. 形式追随需求:纳西族乡土建筑演变的两条线索. 第四届两岸清华研究生学术论坛. 2014.3.(会议宣讲,优秀论文奖) 16.潘曦. 丽江纳西民居中的“唐宋遗风”及来源初探. 第十届传统民居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11.(会议宣讲) 17.潘曦. Image-plus在民居色彩定量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学术年会.2010.12. 18.潘曦. 浅谈地域性的轮回----三位风雅地域建筑师作品及其思想比较.清华-哈佛建筑论坛. 2010.11. |
||||
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 1.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 2.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常务理事; 3.中国建筑学会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 4.国际建筑师协会(UIA)“遗产与文化认同”工作组成员; 5.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会员、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 China)会员; 6.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理事; 7.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合作研究员(曾任); 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民居专家委员会工作组成员(曾任). |
||||
科研项目 一、国家级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按重点项目资助),19VJX140,基于营造技艺调查的滇西北民族建筑谱系研究. 2019/10-2024/10,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478004,民族“三交”下三江并流走廊传统民居的特征组构与交融机制研究,2025/01-2028/12,在研,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908027,以社群为主体的传统民居自发建造机制研究——以纳西族地区为例,2020/01-2022/12,结题,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608030,基于适应性理念的传统聚落形态模式与空间体系研究——以汾河中游地区为例,2017/01-2019/12,结题,参加;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CMZ018,比较视野中的民族特色建筑保护与改造研究,2016/06-2020/04,结题,参加; 6.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51208276,基于多属性决策和生成式算法的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生成机制研究,2013/01-2015/12,结题,参加; 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传统特色村镇住宅建筑设计知识库研究,2010-2011,结题,参加。 二、省部级课题 1.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按重点项目资助),21DTR023,多元建筑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研究,2021/07-2024/07,在研,主持; 2.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24-GMD-008,三江并流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建筑交融研究,2024/08-2025/02,在研,主持;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建筑空间、装饰、舒适性及理水方面拍摄大纲研究,2016/06-2016/12,结题,主持; 4.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5DG61,滇西北民族建筑传统营造的当代变迁, 2015/10-2018/12,结题,主持;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80972,人类学视野下的晋东乡土建筑营造范式与变迁研究, 2015/12-2017/12,结题,主持; 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19YTC036,长城文化带沿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数字活化呈现研究,2019/11-2022/11,在研,参加; 7.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17YTB009,北京郊区传统建筑工匠口述史,2017/07-2020/06,在研,参加; 8.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17SRC022,京西传统村落的日常生活空间研究,2017/07-2020/06,在研,参加; 9.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5-GM-221,地域视角下云南地区民族建筑与聚落研究, 2015/08-2016/-8,结题,参加;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北京、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传统建筑风格和元素初步研究,2015-2016,结题,参加者; 1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广西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区传统民居谱系调查研究,2014-2015,结题,参加; 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传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技术指南,2014-2015,结题,参加, 1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传统民居分类谱系框架、界定标准、分类指南研究,2014-2015,结题,参加;
三、其它课题 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大历史与小历史:晋东乡土聚落与建筑变迁研究,2015-2018,结题,主持; 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5jbwj016,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晋东乡土聚落与建筑研究,2015-2018,结题,主持; 3.浙江省新昌中学校园概念规划,2020-2021,主持; 4.黑土麦田(Serve for China)夯来苗绣工坊,2017-2018,主持; 5.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溪芽环境教育中心,2017-2018,主持; 6.山西省阳泉市桃叶坡村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研究,2017-2019,主持; 7.山西省阳泉市冯家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6-2019,主持; 8.山西省阳泉市桃叶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5-2016,主持; 9.山西省吕梁市孙家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5-2016,第1参加者, 10.山西省阳泉市乌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5-2016,第1参加者, 11.山西省吕梁市前青塘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5,第1参加者, 12.山西省阳泉市大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4-2015,第1参加者, 13.山西省阳泉市南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4-2015,第1参加者, 14.山西省阳泉市娘子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4,第1参加者, 15.西藏工布江达县错高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3-2014,参加, 16.河南省信阳市西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3,参加, 17.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清华港大百年校庆无止桥”项目,2010-2011,主持; 18.山西省潞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2010,参加。 |
||||
获得荣誉 1. 2024 北京科技新星 2. 2023 获联合国粮农署“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全球共100项) 3. 2023 入选国际建筑师协会2030议程指导手册(UIA Guidebook for the 2030 Agenda)(全球共96项) 4. 2023 北京交通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全校共3名专任教师获奖) 5. 2023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6. 2023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指导教师) 7. 2023 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8. 2022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9. 2021 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首届,共60人) 10. 2021 北京交通大学青年英才计划(II类) 11. 2021 ADA年度亚洲设计大奖-思考与探索奖(排名1/1) 12. 2021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贡献奖 13. 2021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2) 14. 2021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级项目(指导教师) 15. 2020 北京交通大学智瑾奖教金优秀青年教师(排名1/1) 16. 2020 北京交通大学校友与基金工作先进工作个人(排名1/1) 17. 2020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项目(指导教师) 18. 2019 第七届《建筑师》“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佳作奖(指导教师) 19. 2019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项目(指导教师) 20. 2018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级项目(指导教师) 21. 2018 WA中国建筑奖-社会公平奖(排名1/4) 22. 2018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级项目(指导教师) 23. 2017 亚洲设计学年奖银奖、优秀指导教师(排名1/3) 24. 2017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一等奖(排名1/1) 25. 2017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首届民间工匠寻访大赛征文二等奖(排名2/5) 26. 2017 第二届北京建造节三等奖(指导教师) 27. 2016 首届北京建造节一等奖、最佳人气奖(指导教师) 28. 2015 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指导教师) 29. 2015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排名1/1) 30. 2014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排名1/1) 31. 2014 第四届两岸清华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优选奖(排名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