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忆南

姓名

姜忆南

邮箱

ynjiang@bjtu.edu.cn

姜忆南.jpg

性别

职称、职务

教授、一级注册建筑师

指导研究生情况

2006年开始招生,年均招生2

主要研究领域

1、装配式住宅体系中模数化协调与标准化设计方法研究,关注BIM技术下的住宅性能与建造;

2、建筑新材料与技术应用实践;

3、城市更新中老旧住区保护与更新等。

承担的课程:

本科课程:

《居住区规划与居住建筑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高层建筑设计》

《剧场建筑设计》等8

研究生课程

《建筑新材料新技术与建筑设计研究》

《膜结构建筑设计研究》

《住宅研究专题》等

教育经历

1980.9-1984.7 大连大学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工学学士

2005.9-2008.7 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设计及理论 工学硕士

2014.8-2015.8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4.07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助教

1987.01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讲师

1995.05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 副教授

1996.12 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 副教授

2015.05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教授

研创简介

著作:

建筑与建筑工程辞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2.10,

ETFE的技术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8

中国人居环境发展报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2.12,

轻型板材设计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10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北京,2009.5

房屋建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1

欧洲张力薄膜结构设计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10

轻型钢结构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8,

张拉索-膜结构分析与设计,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1


文章:

安顺文庙历史街区空间特色分析,《贵州省屯堡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11

膜结构建筑形态艺术表达刍议,《山西建筑》, 2017/09

小户型视角下的家具模块化设计,《城市住宅》,02016/05

浅谈山西榆林民居中“穿廊虎抱头”之成因,《华中建筑》,2013/04

北京751厂再生产区更新改造策略探讨,2012年中国第三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09

张拉膜结构的节点设计,《华中建筑》,2011/10

集合住宅与节能一体化设计,《建筑学报》,2011/8

云一般的天花——薄膜结构覆盖的空间,《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6

更新理念与技术措施的统一,《建筑技艺》,2011/6

城市中建筑的化合反应——城市综合体集约高效发展模式(HOPSCA)初探,《第八界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2010/10

基于新型结构体系的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措施,《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9

沁河中游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柱础装饰艺术,《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6

ETFE气枕式膜结构——以空气作为建筑材料的结构,《华中建筑》,2010/3

历史型城中村”的发展策略初探——以大阳泉历史文化区域为例,《北京规划建设》,2010/3

在“古色古乡”中播撒新鲜——山西西黄石古村寨人居环境改造更新思路,《“三下乡-新农村建设”高峰论坛论文集》,2009/12

历史型城中村”的发展策略初探,《小城镇建设》,2009/12

浅议混居模式在历史区域保护中的应用,《第七界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2009/10

产业类历史住区的再生,《建筑学报》,2009/8

浅析膜结构建筑室内光环境,《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9/8

历史性住区改造适宜技术措施探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8


国家行业规范、标准设计图集

《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2010,第4章的 起草人;

《绿色住区标准》,CECS377:2014,第5部分主持人;

《发泡水泥复合板》 02ZG7102002,技术负责人;

《钢天窗架建筑构造》05J623-12005,技术负责人;

《钢结构住宅一》 05J910-12005,技术负责人;

《钢结构住宅二》 05J910-22005,技术审定人;

《木结构住宅》07SJ9242007,设计人;

《钢结构镶嵌ASA板节能建筑构造》05J910-12007,技术负责人;

《防水透汽膜建筑构造》07CJ092007,技术负责人;

《无机集料阻燃木塑复合条板建筑构造》11CJ282011,技术负责人

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

北京市建筑工程评标专家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成员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住宅社会经济发展委员会专家学术部委员

科技部专家

科研项目

主要科研

1、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子课题: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0700105-07)排名1/92016.1~2019.12

2、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预制装配建筑产业化全过程自主BIM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子课题: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全过程效率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0702001-05)排名2/172016.1~2019.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钢结构住宅中轻质复合墙体设计策略与构造研究(项目编号:513780481/102014.1~2017.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绿色建筑参数化生成理论与整体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378049)排名2/112014.1~2017.12

5、北京市哲社办科技项目:新型城镇化下北京村镇自维持社区技术可行性与组织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SHB014)排名3/92015.1~2017.12

6、科技部科技支撑国家重点项目子课题:寒冷地区农村能源自维持住宅示范工程建模、测试与技术集成(项目编号:2013BAL01B00)排名4/82013.1~2015.12

7、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计划项目:基于信息技术(BIM)的绿色建筑部品数据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3-k8-35)排名3/122013.1~2014.12

8、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计划项目:建筑低碳技术集成及减排效果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2-R1-11)排名2/102012.1~2013.12

9、国际合作: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排名3/102011.5~2013.7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筑计划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50178001)排名3/52002.1~2005.12

11、横向科研项目及工程设计实践数十项

获得荣誉

2019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11主持参加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一等奖;1/7

2010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环境金奖”;2/3

2010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规划金奖” ;2/3

2009主编《房屋建筑学》获普通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9参编《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获普通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

2008北京交通大学“我最敬爱的教师”

2005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主编教材《房屋建筑学》获北京市精品教材

2003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

指导学生获国家、省部级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