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杜晓辉 | 邮箱 | xhdu@bjtu.edu.cn | |
性别 | 女 | 职称、职务 | 副教授、建筑技术教研室主任 | |
指导研究生情况 | 年均招生1-3名 | |||
主要研究领域 1 绿色低碳建筑设计与数据化测算 2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与实践 3 太阳能建筑设计与数据化分析 | ||||
承担的课程: 本科课程: 《建筑物理环境》(中国大学MOOC网同时开课《建筑物理实验》) 《建筑环境人因工程学》 《建筑设计1B》 《建筑图学》 《设计基础数学》 研究生课程 《绿色建筑理论与设计》 | ||||
教育经历 2004.9-2007.3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技术科学 建筑学硕士 2007.3-2010.7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技术科学 工学博士 2015.1-2016.1 英国 谢菲尔德大学 访问学者 | ||||
工作经历 2010.07—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
研创简介 主要发表论文: 1)Xiaohui Du, Yongchao Zhang, Sijia Zhao.Research on interaction effect of thermal, light and acoustic environment on human comfort in waiting hall of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22(207).108494. (SCI检索,WOS:000719359300001 ) 2)Xiaohui Du, Jiaxin Li.Indoor PM2.5 concentration test and analysis in Winter Olympics ‘Ice Cube’ curling venue .Energy and buildings.2022.(258).111837. (SCI检索,WOS:000754012700005 ) 3)Xiaohui Du,Yongchao Zhang,Zhengquan Lv,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 of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of green and common shopping mall buildings based on customers’ perception,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20.JUN 15.vol 177(SCI检索,WOS:000550146500012) 5)Xiaohui Du,Sijia Zhao,Dazhao Zhang,Yue Yu.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ght Environment Perception, Eye Movement and Physiology i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Classroom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Experiment.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2023,32(6):1152-1169(SCI检索,WOS:000923037900001) 6)Xiaohui Du, Bei Jia. Discussion on Applying Trombe Wall Technology for Wall Conservation and Energy Saving in Modern Historic Building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2019,13 (4):537-548 (SCI与A&HCI双检索,WOS:000466436000002) 7)于越,杜晓辉.寒冷地区体育馆不同运动强度下的人体热舒适实验研究,建筑节能,202305 8)吴浩,杜晓辉,于越.基于VR实验的单元式办公空间室内光环境感知探讨,建筑与文化,202310 9)赵思佳,杜晓辉.基于扎根理论的专业教室光环境感知研究,室内设计与装修,202304 10)杜晓辉,李家鑫,张永超.冬奥场馆“冰立方”室内空气环境实测与模拟分析探讨. 第十四届建筑物理学术大会论文集 绿色、健康、低碳、智慧.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01 11)张永超,杜晓辉,吕政权.大型高铁客站候车厅环境质量与乘客舒适度评价研究.建筑节能.202205 12)杜晓辉.张永超.室内环境因子交互作用对人体舒适度影响的研究综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106 13)杜晓辉,张永超.高铁建筑表皮与光伏一体化设计分析,南方建筑,202006 15)赵思佳,杜晓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学习空间光环境评价研究[A].2021计算性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摘要集.202112 16)张永超.杜晓辉.基于SD法与IPA法的高铁客站候车厅空间评价与分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2110 18)杜晓辉.绿色建筑后评估研究中用户与技术系统的“相互适应性”探讨.住区.2019,91(3):73-78. 19)杜晓辉.寒冷地区大型高铁客站夏季室内环境与旅客满意度实测研究,建筑科学,201806 21)肖仲豪,张泽群,何之淼,杜晓辉.绿色商场建筑与普通商场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比较与分析[J].城市住宅.2018,25 22)王涛,杜晓辉.德国“工业4.0”对我国绿色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启示,城市住宅,201704 27)刘建松,杜晓辉.寒冷地区建筑屋顶坡度对建筑能耗影响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5,942(9):61-64. 28)杜晓辉.住宅太阳能热水成本与住户使用率关系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10 30)易中,杜晓辉,夏海山.竞争约束下的建筑土方施工运输[J].建筑技术开发.2014,41:55-59. 31)杜晓辉,夏海山.高层住宅太阳能集热屋顶一体化设计形式探讨,工业建筑,201202 32)易中,杜晓辉,袁承志.建筑土方工程中的数学规划[J].建筑技术开发.2012,39(1):60-63. 33)易中,杜晓辉,陈岚.基于Beyes分析的建筑技术分层教学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2,39(2):71-73. 34)杜晓辉.新型铁路客站节能设计策略.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第14次全国建筑技术科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9 35)杜晓辉.铁路客站夜景照明设计浅析,华中建筑,201111 39)杜晓辉.玻璃在传统历史建筑保护和更新中的利用,建筑学报,200906 主要的会议学术报告: 1)《冬奥场馆“冰立方”室内空气环境实测与模拟分析探讨》,第14届建筑物理学术会议,中国雄安,202107 3)《绿色建筑后评估研究中用户与建筑系统的“相互适应性”探讨》,首届建筑策划与后评估教学交流研讨会,中国北京,201812
出版教材: 1)杜晓辉,建筑物理实验教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05,ISBN:978-7-5121-4195-7 2)京张高铁绿色站房创新设计(参编).京张高铁绿色站房创新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23 3)建筑新技术(5)(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0. ISBN:9787112123599 软件著作权: 1)夏海山,杜晓辉,低碳建筑评价系统V1.0. 2021SR1459946. 2)杜晓辉,吕政权,张永超,冬季高铁客站室内物理环境舒适度预测系统V1.0. 2021SR1459947
专利成果: 1)夏海山,刘子硕,杜晓辉,孟令鋆. 一种i-yard可变空间装配式智能住宅. ZL 2022 2 2787242.2 主要教改论文: 1)杜晓辉,张野,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的多维评价机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与教改论文集,2019 5)杜晓辉,易中,陈岚.建筑技术课程改进与优化思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论文集,201204 | ||||
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 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 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评委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北京交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评委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SCI)期刊审稿人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SCI)期刊审稿人 | ||||
科研项目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客站建筑热光声环境交互作用机理与优化设计研究.2020-2023.主持 2)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近代历史建筑保护更新方法研究,2015-2017,主持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现有冰雪场馆运行性能与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研究,2023-2026,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后双奥时代既有体育建筑多场景运维转换机制研究,2024-2027,参加 5)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建筑热、光、声交互作用下人因环境感知评测实验项目开发,2022-2024 6)北京市教工委优秀社会调研成果资助项目: 北方地区大型高铁客站候车厅物理环境舒适性调查及建议研究,2017-2018,主持 7)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子课题,寒冷地区能源自维持住宅示范工程建模、测试及技术集成,2013-2017,第二主持 10)社会横向课题,人因视角下高铁客站候车厅室内声环境感知的影响机理研究。2022-2024,主持 15)省部课题,综合交通枢纽空间优化关键技术及换乘效能评价研究,2022-2024,参加。 16)社会横向课题,老旧社区超低能耗及泛能网络智慧系统改造技术研究,2022-2023,参加。 17)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子课题,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研究,2016-2020,参加。 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绿色建筑参数化生成理论及整体设计方法研究,2014-2017,参加。 | ||||
获得荣誉 1)202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2)2023年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绿色建造技术专项奖二等奖 3)入选北京交通大学“青年英才”(II类) 4)2023年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5)2021年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6)2021年指导研究生获北京交通大学“知行奖学金”提名奖 7)2020年研究生教学课程荣获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五) 8)2016年研究生教学课程荣获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9)2017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一等奖 10)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社会调研成果三等奖 12)2021年指导发展中国家建筑设计大展,铜奖 13)2021年指导第19届亚洲学年设计学年奖-生态、健康与可持续组,优秀奖 14)2019年指导第17届亚洲设计学年-临时与可移动建筑与空间,获优秀奖 15)2019年指导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二等奖 20)2013年参加中国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olar Decathlon China)”,获"能量平衡一等奖" 22)2013年指导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为国家级项目。 23)2018年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建筑1602班,班主任。 24)2021年指导建筑与艺术学院外立面升级改造设计竞赛,二等奖 25)2015年指导荣获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30)2014年所授课程“太阳能建筑设计”荣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研究性教学成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