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董晓峰 | 邮箱 | xfdong@bjtu.edu.cn | |
性别 | 男 | 职称、职务 |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 |
指导研究生情况 | 年均招生2-3名硕士研究生 | |||
主要研究领域 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区域低碳发展与都市圈发展研究,宜居社区评价与优化设计、生态园林规划设计。 | ||||
承担的课程: 主要承担本科生《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硕士研究生《生态城乡理论与规划实践》课程。 | ||||
教育经历 1984.9-1988.6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学学士 1994.9-1997.6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硕士,得到任震英规划设计名家指导 2000.9-2004.7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区域与城乡规划方向博士 2009.10-2010.10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建筑与规划学院访问学者,得到曼斯尤教授院长与彼得·霍尔院士引荐与指导。 | ||||
工作经历 1988.7-1999.1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室助教、讲师 2000.1-2007.1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室副教授、硕导 2003年起任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2007.10- 2011.12兼任甘肃省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处长) 2008.1-2013.6 兰州大学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室教授 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2010年任博士生导师 2013.6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 ||||
个人作品 | ||||
研创简介 1)发表学术论文 [1]Dong Xiaofeng,LiuLichen,WangJianhua,ShiJin,PanJinghu.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Change at River Basin Scale Based on SPOT and TM Fus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A Case Study of the Weigou River Basin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2009,98(3):651-664(SCI检索) [2]L.C.Liu,X.F.Dong,J.H.Wang.Dynamic analysis of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 example in Longdong region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Environmental Geology2007.53(3):589-598(SCI检索) [3]Lichen Liu, Xiaofeng Dong, et al.(2010)Quantitative delimitation of metropolitan areas based on a synthetic method and GIS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in the Lanzhou Metropolitan Area.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Dev.136(4)357-365(ASCE).(SCI检索) [4]Li,X,Liu,L,Dong,X(2011)."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rban Expansion Using RS and GIS,A Case Study in Lanzhou"J.Urban Plann.Dev.,137(4),459-69(SCI检索) [5]licheng.L,Xiaofeng.D,Xiaoling.L(2013)."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NetworkTendengcyof Urban System in China"J.Urban Plann.Dev.,101061(ASCE)UP.1943-5444.0000173(Jun.26,2013)(SCI检索) [6]任震英,董晓峰,兰州市山水特色与旅游开发《城市发展研究》,(5)1999 [7]董晓峰,任震英,韩骥;城市景观持续规划设计与实践[J];城市规划汇刊;(2)2001 [8]董晓峰,黄河兰州旅游带研究,《经济地理》(2)1995. [9]董晓峰;成刚;国外典型大都市圈规划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08)2006. [10]董晓峰等.西北地区城市化推进的途径研究.经济地理,(2)2004:226-230. [11]董晓峰等.宜居城市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3)2008:323-326. [12]董晓峰等.兰州都市圈发展可行性与发展战略研究.地球科学进展,(3)2006:235-241 [13]董晓峰等.都市圈理论发展研究.地球科学进展,(10)2005:1067-1074. [14]董晓峰等.兰州市城市宜居型参与式评价.干旱区地理,(1)2010:125-129。 [15]董晓峰等.中国中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3) 2009:1-7. [16]董晓峰等.基于统计数据的我国城市宜居性评价.兰州学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2009:41-47。 [17]董晓峰.基于RS与GIS的兰州都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2005:8-11。 [18]董晓峰等.现代智能扶贫开发模式:宁夏华西村——兼论西北落后地区城镇化途径.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003:122-126。 [19]董晓峰等.城市公共安全研究综述.城市问题,2007(11):71-75. [20]潘竟虎,董晓峰.基于GIS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分区.自然资源学报,(2)2006:267-273。 [21]董晓峰等.区域开发与城镇发展管治研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管治规划”模式探讨.城市规划(4)2005:18-22。 [22]杨保军,王富海,董晓峰,等.城市中心区规划与建设[J].城市规划,2007(12):51-58. [23]董晓峰.任震英先生的城市规划设计学术思想.城市规划(7)2006:22-26。 [24]董晓峰等. 名人故居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研究——以北京市总布胡同梁林故居一带为例[J]. 中国园林,2014,04:75-78. [25]董晓峰等. 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02:398-402. [26]董晓峰等.城市文化生态系统演变与保护再生研究——以西安市大明宫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3:11. [27]董晓峰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探讨,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26-25 [28]葛全胜、董晓峰,毛其智等,雄安新区:如何建成生态与智慧之都,《地理研究》2018(37)5:849-869 [29]郭成利,董晓峰等,“5.12”地震灾区甘肃陇南相对承载率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57-64 [30]董晓峰,魏彦强.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3) [31]董晓峰,史培艺,陈鹭,荆晓梦,张亚娟.宜居生态社区系统评价研究及对健康社区营建的启发——以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典型社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9):96-106. [32]董晓峰,史培艺,陈鹭,荆晓梦,张亚娟.宜居生态社区系统评价研究及对健康社区营建的启发——以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典型社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9):96-106. [33]董晓峰,高玉祥,李宇.内蒙古自治区公路网与区域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J].公路,2021,66(06):233-240. [34]董晓峰,张亚娟,张启,史培艺.基于AHP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评价[J].生态学杂志,2021,40(04):1222-1232. 2)专著/译著 [1]《英国生态城镇规划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3 [3]《宜居城市评价与规划理论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居安:人居环境年报》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5]《城市形象理论与实践》,兰州大学,2002。 [6]《生态城市规划导论》,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8. | ||||
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 2003年起兼任甘肃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城市规划)专家委员 2005年起兼任西宁市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 2011年起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与理事 2018-2019年被聘请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2019年起任中国地理学会发展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9年起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科研项目 1)主持重要科研课题 [1]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项目子课题专题( 2017FY101303)2017-202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批准号41271184)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宜居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批准号0671061)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都市圈比较研究》(批准号04BSH027) [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宜居城市建设研究》(批准号20050380385) [6] 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兰州都市圈人居环境建设研究》,2002-2004 [7] 省级科研项目:省级软科学项目《敦煌可持续发展研究》,2004-2005 [8]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监测评价中新技术应用研究》,2004-2006 [9] 省级科研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敦煌生态城建设关键技术体系研究》,2013-2015 [10]北京交通大学基础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专项基金项目“宜居生态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项目(2016jdzd02),2016-2019 2)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重要规划与科研项目 [1] 《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总技术负责人,2003-2004,通过省级评审,建设部同类规划7个受表扬省之一。 [2]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国际经验与发展定位研究专题第二负责人,2005-2006。 [3] 《甘肃省旅游基础设施规划》,2003-2005。 [4]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兰州发展规模研究》,2007-2008。 [5] 《甘肃省“十二五”城镇化规划》,2010-2011。 [6] 《兰西格经济区发展规划》,城镇化与人居环境专题负责人,2011-2013。 [7] 《兰州新区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空间结构优化与生态途径专题,2012-1013。 [8] 《甘肃省典型生态功能区10年变化RS研究》,2012-1013。 [9]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河西走廊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2014-2015。 [10]《北京首都圈生态城乡建设研究》,2015-2019。 3)主持完成的主要规划设计研究项目 [1] 《兰州市总体规划(第三版)信息展示系统》,1997,受到建设部专家组表扬。 [2] 《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规划》,2000-2001,甘肃省旅游规划示范。 [3] 《武威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01。 [4] 《白银市园林绿地规划》,2001-2002,全省第一次评比第一名。 [5] 《景泰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1-2002。 [6] 《陇西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2007。 [7] 《榆中县经济园区发展规划》,2009-2010。 [8] 《榆中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2010-2011。 [9] 《永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11。 [10] 《安宁区土地利用规划专题研究》,2009-2010。 [11] 《莲花镇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2009-2010。 [12] 天水市新农村规划3项,2010-2011。 [13] 《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示范区规划》,2011。 [14] 《民勤县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规划》,2011。 [15] 天水市3个县级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11-2012。 [16] 《宁夏自治区银川生态科技城详细规划》,2012.3-2012.7 [17] 《安宁区新型发展定位与精品项目策划》,2011-2014。 [18] 临泽县美丽乡村规划,2014.1-2015 [21]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项目,2014-2016 [22]《辽宁省盘锦市城乡规划建设纲要编制研究》,2016至今 [23]《兰州市安宁区“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16 [24]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宜居宜业社区” 2017-2019 [25]《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城总体规划》(技术总负责) [26] 北京海淀区上地街道宜居美丽社区评价与规划,2019- [27] 浙江丽水特色小镇策划(主策划设计人),2016-2017 [28]张掖市临泽航空航天特色小镇规划,2019-2020 [29]北京昌平区小汤山小东流村庄规划,2019- [30]北京昌平区小汤山大东流村庄规划,2019- [31]北京昌平区小汤山后蔺沟村庄规划,2019 [32]北京昌平区小汤山前蔺沟村庄规划,2019- [33]庆阳市华池县国土空间规划专题,2020- [34]遵义都市圈发展规划专题,2020- [35]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宜居生态社区评价,2019- [36] 《河北涞源县城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2019.10-- | ||||
获得荣誉 主持完成《兰州城市形象研究》成果,获得2002年甘肃省科技进步(编号2002-3-088),排名1/7。 主持完成《兰州都市圈人居环境建设研究》,获得200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编号2005-3-031),排名1/7。 主持完成《甘肃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检测评价新技术应用研究》,获得2006年甘肃省科技进步(编号2002-3-088),排名1/5. 主持完成项目获得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次 作为技术总负责完成的《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获得甘肃省勘察设计一等奖 2006.7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授予”“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 |